第一次采用場館方式保護大型文物遺跡,第一次采用編織結構進行場館建設,第一次在鋼結構工程中采用GPS衛星定位技術,第一次大規模采用靜壓樁施工……昨天,市民所關注的“南門鳥巢”——南門遺址廣場鋼結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這一用鋼鐵打造的工程不僅施工方式類似北京“鳥巢”,而且還“創造”了多項“第一”。
昨天,南門遺址廣場工程鋼結構安裝完成,進入掃尾階段。記者昨深入現場,進行實地探訪。
鋼架好似“北京鳥巢”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南門遺址廣場鋼結構焊接基本完成,整個“南門鳥巢”已顯露雛形。
據介紹,南門遺址保護展示館室外建筑由鋼結構骨架支撐,東西長約76米,南北跨度約29-40米,檐口高5-6米,最大高度12米,建筑總面積2660平方米。“這一建筑采用菱形交叉的編織結構,這樣的結構與北京奧運鳥巢類似。”現場施工人員介紹說,整個工程的鋼結構鋼梁大約需要300多噸。
GPS衛星定位施工
“南門鳥巢”鋼架由眾多的面構成,如果一個焊接點達不到要求,就會給整個施工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如何破解技術上的難點?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為了保證施工的精度,這一工程首次采用了GPS衛星定位系統和全站儀,從而保證誤差不超過3毫米。
據施工專家介紹,這次建設的南門遺址保護展示館外形獨特,有17個大面,鋼結構采用“懸浮法”安裝方式,像建空中樓閣一樣,這就要求施工的精度相當高。
如何保證施工的精度?施工人員介紹說,用普通的肉眼觀看肯定不行,用尺量的誤差也大,因此在這一工程中便首次采用了GPS衛星定位技術,同時配合采用全站儀設備,使誤差不超過3毫米。
千根靜壓樁打牢地基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已經焊接的菱形鋼架是焊接在一根巨大的長方形鋼管上,而這些鋼管又支撐在了一個個承臺上。工作人員介紹說,在這些承臺下有近千根兩米長的靜壓樁。
按照常規的方法,做基礎是先用沖擊打樁的方法或者鉆孔澆筑。但用沖擊樁和鉆孔樁這樣的施工方法,對文物容易造成破壞。為防止大型機械震動對遺址造成破壞,這次在施工時采用了特殊的施工方式,10米左右距離建一個承重臺,承重臺長2.75米、寬2.5米。承重臺四個角上有4個洞,順著這4個洞,像按圖釘一樣,通過靜態加壓的方式,用力將一根根樁按入地下,然后再在這個承重臺上安裝鋼結構大梁。由于液壓裝置幾乎沒有震動,因此這樣的施工方式幾乎對遺址沒有影響。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