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7點30分,58歲的劉中梅都會在嘉悅大橋上散散步,走在大橋底下專門的人行道上,幾十年來,住在北碚蔡家的劉中梅從來沒有感受到這樣的幸福。
兒子大學畢業后在渝北兩路上班,回趟家坐車要走渝武高速,再走機場高速,只好很少回家。而現在,原來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縮短成15分鐘,兒子每天都可以喝到她親手燉的雞湯。
為民建20個民生工程
為國十年省錢十個億
“一橋架兩岸,兩岸變通途。”重慶市地產集團董事長周天云深有感觸,“嘉悅大橋這項民心工程連接的不僅是北碚和渝北,更連起嘉陵江兩岸市民的心。如果沒有‘重慶模式’的政府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沒有‘政府授權,企業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代建制’政府公益性項目管理新模式,嘉悅大橋或許會晚建十年。包括國泰藝術中心、重慶國際馬戲城、重慶自然博物館等在內的37個關乎民生的公益項目或許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周天云形象地說。
作為獲得這些大獎工程的代建單位———重慶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10年來,先后承擔了37個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近8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50余億元,約占重慶政府投資公益性代理項目的50%。其中投入使用的20余個項目投資額達到40多億元。“今天是重慶市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10歲生日,城發公司走過的10年,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區域財政效益,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說是重慶公益事業建設模式艱苦探索并取得顯著成就的十年。”重慶市地產集團總經理蒙毅說。“十年歷練,已經讓‘代建制’從最初的個案試點走向今天的成熟,并逐漸演變成一種代表重慶城市建設縮影的‘重慶模式’。”蒙毅感言。
投融資改革誕生“代建制”
“交鑰匙”交出個魯班獎
2000年城發公司成立,楊平就被從建委調任過來。如今,這位“開山元勛”之一已經成為城發公司的掌舵人和英國皇家建筑協會的正式會員,他見證了“代建制”這顆種子,在城發公司的探索與實踐中,歷經十年的歷練如何長成參天大樹的。
重慶直轄后,市民對城市公益文化設施的需求急速膨脹。“以前,我市政府投資的公益性項目,一直采用的是在投資方、使用方和建造商之間,由使用單位設立一個臨時機構(籌建處、項目建設指揮部等)來管理建設項目。這種體制的最大缺點是:隨著項目通過各項審批后,設計和建造商就只對使用人負責了,政府投資人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管被明顯弱化,導致超標準、超規模、超預算、拖工期成為常見的現象。因為‘三超一拖’符合使用人的利益,也符合設計和建造人的利益,損害的卻是政府投資人的利益,浪費掉的是納稅人的錢。”
“當初,城發公司是為了適應政府建設三峽博物館和人民廣場三期工程而成立的。”城發公司總經理楊平說。 城發公司從成立開始就被明確為一個代表投資人能精心組織實現“交鑰匙工程”的公司,以前的“一權在手”演變成“投資、建設、管理、使用”分離的建設模式。
這個“交鑰匙”的概念剛剛提出,就一下“交”出了一個魯班獎。“當初文化局還提出能否建成與上海博物館媲美的博物館,結果我們最終建成的三峽博物館遠遠超過上海博物館,不但成為重慶的標志性文化建筑,還獲得了國家建筑行業的奧斯卡———魯班獎。”
建成的有奧體中心、中醫院、嘉悅大橋……在建的還有國泰藝術中心和馬戲城等項目,“城發公司建的都是些民生公益工程。”據介紹,十年來,城發公司先后承擔了重慶政府公益性代理項目的近一半,項目達到37個。“2004年竣工的奧體中心還獲得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和重慶首個‘建設工程特別貢獻獎’。”楊平說。
這個公司不能掙錢
但十年“賺”了十個億
城發公司代建的一個個項目動輒數億,但事實上這個操盤手卻是個“窮人”。“代建制”的性質決定了這是一個不能掙錢的公司,只能靠代理費維持運轉。
但就是這個不掙錢的公司,十年來卻為政府足足賺了十個億。“少花錢也是賺錢!”楊平告訴記者,“代建制”最大的優勢就是杜絕了政府工程的“超概算”,給政府財政“賺”了錢。
使用方自己建設時,免不了為了各種原因和使用利益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建筑成本,甚至造成很多項目投資和概算不符,最終不能如期完工,“釣魚工程”、“胡子”工程大量產生。“現在有了專門的建設方,在保證質量、功能的基礎上,也對投資進行了合理控制。”
城發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蔣樂云就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正在建設的國泰藝術中心設計功能復雜,上面是美術館、下面是劇場,還有車庫,兩種功能的疊加造成結構設計非常困難,最初設計的是全鋼材結構方式,需要一萬四千噸鋼材,后來城發公司專門在北京邀請7位專家召開了項目審查會,對設計進行優化,最終將結構改為鋼結構、鋼筋混凝土和鋼骨混凝土的混合結構,鋼材用量降到了8千噸,僅這一項就節約投資近千萬。“如果把超額預算報上去,政府拿不出這么多錢,項目就很有可能下馬。”蔣樂云稱。
讓人有些吃驚的是,三峽博物館比概算投資就節約了4000萬元人民幣,奧體中心也比概算省了5000多萬元人民幣。
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成了老百姓的“貼心棉襖”
近日,重慶市政府決定完善奧體中心的飲水、通道等補充設施建設,“因為這里要打造一個災難型的避難所。”
事實上,在很多像“馬戲城、自然博物館”這樣的公益項目建設的早期設計中,城發人就站在社會角度來考慮城市的救助功能建設,將地下室作為避難所通盤考慮。“這是國企的社會責任!”在楊平眼中,城發公司與一般建筑代理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始終背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一切以民生出發,是老百姓的“貼心棉襖”。
嘉悅大橋是全國第一個采用“下掛人行道”的大橋,這個在橋面底下既能遮風躲雨,又能保障的人行安全的通道頗受老百姓推崇。楊平說,人行道下掛,使橋面縮窄,不但為大橋省了錢,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過橋更安全了,同時“這還是一個休閑的場所,你看現在大家騎騎自行車、遛遛狗的,多舒服。”
城發公司代建的市中醫院,如今已經成為了附近居民喜歡散步的小公園,開放式綠化環境,讓它不僅滿足醫生病人的需求,同時滿足了周邊市民。家住冉家壩,現年55歲的王春明阿姨每天早上都要到醫院外的綠化帶去打打太極拳,她開玩笑說,“現在我們都不忌諱天天往醫院跑了。”
依托地產集團融資
重慶基礎建設心想事成
最重要的是,如果僅僅依靠財政撥款,在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這么大量的社會公益項目建設或許還要再等十年。
2005年2月,在時任常務副市長黃奇帆的統籌運作和大力推動下,城發公司整體并入了地產集團,依托地產集團這個融資平臺,“很多以前政府想辦卻辦不了的惠及民生的項目都可以辦了。”
市地產集團副總經理崔樹荃告訴記者,以前重慶僅有財政資金量體裁衣,現在利用“八大投”,投資公共性、公益性領域,完善了很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這讓重慶的基礎設施建設心想事成,也能讓財政有余力更多地投入民 生。這是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地產集團功能的延升。”
作為投融資體制改革措施之一的“代建制”經過十年的歷練,已經形成一套獨有的“重慶模式”。在十周年之際,地產集團董事長周天云、總經理蒙毅給城發公司提出了新的希望,“城發公司作為地產集團的子公司,直轄13年以來,發揮了代建制主力軍作用,成績顯著;在新的征程中,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市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依托地產集團這個大平臺,城發公司要繼續堅持和完善代建制,圍繞打造精品,不斷做強做大,進一步做出特色和影響力,走創新和多元經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更好地服務大眾,服務人民。”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