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交易大樓主體封頂。至此,被喻為山西建筑新地標的太原十大重點建筑工程已有7項工程主體工程陸續封頂,其中太原武宿國際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已完工,具備使用條件。
太原十大重點建筑工程氣勢恢宏,總建筑面積達124萬平方米,總投資額達100億元,承載著三晉百姓的期盼,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拔地而起,初露端倪。明年秋中博會在太原召開期間,這些代表著龍城現代新形象的建筑群將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盛情綻放,展示古城太原迷人的現代魅力。
8月初,本報記者兵分多路對太原十大重點建筑工程進行了實地探訪。
簡介
●中國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占地面積660畝,總建筑規模21萬平方米,包括煤炭交易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展覽中心和商務配套設施等功能。
●太原南鐵路客運站于2008年12月28日開建,包括西站房、東站房、高架候車廳、南北雨棚五部分,設計規劃為10個站臺、22股道,總建筑面積達20.06萬平方米。
●山西省圖書館工程總投資3.5億元,占地面積約60畝,設閱覽室15個,藏書庫、多功能廳、400座報告廳等,可同時容納3000人,藏書700萬冊。
●太原美術館規劃建設總用地109.05畝,凈用地78.3畝,總建筑面積32075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27255平方米,地下面積4820平方米,工程建筑高度22.85米。
●山西體育中心東鄰太原濱河西路,西接晉陽湖,總投資16億元。該中心包括一場、四館、一基地,加上規劃的廣場和綠地,相當于一個占地面積1238畝的體育主題公園。具體說,“一場四館”項目包括60000座的主體育場、8000座的主體育館、3000座的游泳跳水館、1500座的自行車館以及綜合訓練館各一個。
1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工程將于今年年底竣工
8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坐落于未來長風商務區北端、麗華大酒店對面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工地,項目部外墻的電子顯示屏上,完工倒計時牌“117天”的紅色數字分外醒目。“目前,‘飛碟展館’主體和交易中心裙樓2層已經完工,層高為23層的交易中心塔樓已于8月10日上午舉行封頂儀式。按照工程項目部倒排工期的安排,展覽中心屋面也將于本月底安裝完畢,整個工程將在年底竣工。”展覽中心工程項目總監孫卓慧介紹,項目主體采取“碟形”建筑組合方案,展館以“飛碟”作為建筑形式,整個展廳將罩在一個總直徑約為240米的弧形穹頂下。“工程難度最大的是鋼結構安裝,‘飛碟展館’鋼結構最大跨度達87米,整個鋼結構用鋼量接近萬噸。”從事建筑監理數十年的孫卓慧表示,他從未接觸過施工難度如此大的工程。
全球惟一的碟形展館
作為太原甚至整個山西的地標性建筑之一,“飛碟”在建設中也運用了許多新材料與新工藝,比如屋面采用了“直立鎖邊”方式安裝,即屋面沒有焊點,僅靠卡槽固定鋼架,這樣的工藝在國內同類建筑中不多見。此外,位于“飛碟”下部中央的“拉鎖玻璃幕墻”也是展館的一大亮點,按照方案,展館中心有一個近2000平方米的室外中央庭院,俊石、秀水、綠樹置于其間。建成后的“飛碟”將是一個單層通體特大展廳,最大凈空高達20米,具有比鳥巢更復雜、更精美的雙層螺旋相貫線鋼結構體系。
國際展覽中心建成之后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管桁架單體展館,并且是全球惟一的碟形展館建筑。
山西大型會展中心“零的突破”
項目部綜合處主任王一濤介紹,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項目是我國第一個由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全國性煤炭交易平臺,它不僅是全省152項重點工程之一,更被納入了太原十大重點建筑之列,也是太原長風商務區體量最大、功能最多、建設時間最緊、標志性最強的建筑,它的建成,將結束我省沒有大型會展中心的歷史。
建成后的交易中心,將首先為明年秋召開的中博會提供場所,閉展期間還可舉辦大型文體活動和室內集會,充分發揮展廳大空間優勢和城市功能價值。
2 太原南鐵路客運站
候車廳宛如機場航站樓
從太原市建設路乘車南下,行至晉陽街向東遠眺,一座頗具現代風格的灰色鋼結構建筑映入眼簾,這就是被太原人喻為“龍城交通新樞紐”的新建太原南鐵路客運站。8月4日,記者來到正在施工的太原南鐵路客運站,探訪這座已進入裝修期的火車站現狀。
2008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的太原南鐵路客運站,包括西站房、東站房、高架候車廳、南北雨棚五部分。中鐵建工集團太原南站項目的負責人介紹,目前,南站西站房進入內外裝修階段;東站房地下結構已順利封頂,即將進入鋼結構施工;高架候車廳及南北雨棚鋼結構也成功封頂,已經進入水電管線安裝以及裝修階段。
跟隨中鐵建工集團太原南站項目負責人,記者來到南站西站房建設工地。南站的主體結構為長方形,項目坐西朝東,由48個傘狀鋼柱支起的東西站房和高架候車廳宏偉氣派。從東西站房及高架候車廳南北兩側延伸出的南北候車雨棚,宛若這座建筑的兩只翅膀,整個南站像只展翅飛翔的雄鷹。
從西站房入口處進入南站大廳,挑高近40米、進深達330米的大廳明亮通透。作為整個建筑結構的支撐柱,48個傘狀鋼柱的“傘面”連成一體,充當整個南北高架候車廳的頂棚。上粗下細的“傘柄”頗具特色,工人們正在對已經完工的房頂、墻面、地面進行修補。
西站房的前廳左側,一字排開的是由16個開放式窗口組成的售票廳,售票窗口的前臺已經建好。售票廳前側,是施工單位展示的裝修樣板,包括售票處地面、墻面、吊頂裝修的用材、施工工序、方法。沿著售票口東側的樓梯而上,即進入高架候車廳。
中鐵建工集團南站項目負責人介紹,太原新南站的站房是參考國內飛機航站樓的布局進行設計建設的,主要用于石太線、太中銀、大西線的動車停靠及上下乘客。因此,整個站房采用線側進站和高架候車的站房形式,旅客從站房進入后,再乘扶梯進入三層東西通透、無隔斷的高架候車室,直接從候車室的南北兩側檢票口,通過步梯進入站臺登車。頗像乘坐飛機從登機口檢票登機。目前,候車廳已經開始裝修。
目前,新南站已進入內外裝修期。西站房幕墻也在建設中,有望年底具備交工條件,并于明年春季投入使用。整個南站工程預計在2011年6月底竣工。
高墻亮瓦 盡顯晉商大院風雅
南站整體建筑形式采用國際先進的結構單元體體系,造型汲取盛世唐朝宮殿斗拱飛檐的形象。“從正在進行的外立面工程體現太原2500年的晉風晉韻,使人感覺到傳統的華麗和典雅。”中鐵建工集團南站項目負責人表示。
在西站房進口處的幕墻系統說明上,記者看到,整個幕墻由鋁板幕墻、橫明樹隱玻璃幕墻、石材幕墻、全隱框玻璃幕墻、全玻璃幕墻六種形態構成,除了考慮美觀外,這樣的搭配也有利于站房內采光、通風和節能。“這樣的結合可有效減少太陽輻射產生的熱能,降低陽光對室內環境造成的影響,減少夏季空調負荷。”中鐵建工集團工作人員稱,站房的特殊玻璃天窗可根據季節控制自動開啟和關閉,實現候車大廳的自然通風。
西站房幕墻及屋頂設計還多了不少晉商大院的風格元素,比如青灰色石材幕墻中間點綴著咖色玻璃,把晉商大院高墻的恢宏神秘與現代建筑的大氣完美結合在一起。站房的屋頂采光將借鑒中國傳統民居“亮瓦”的形式,這也使人聯想到山西傳統民居的屋檐,展示出現代晉韻之美。
此外,南站站房建設和裝修運用的新技術多達數十個。比如站內自動扶梯是采用自動啟動技術,有人通過時扶梯才會開啟,以節省電能;為減少公共場所常見的噪聲,南站不定期安裝了一些特殊設施進行吸聲,如出站通道和出站廳墻面要進行吸音處理,地面則采用橡膠類地面。“售票也會學習航站樓,分為柜臺式售票和自助售票。”中鐵建工集團南站項目負責人表示,南站建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站房工程運用了十幾項新技術,站內的各種設備、設施都堪稱國內一流。
城市區域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
“新南站距離太原市中心約7.9公里,距世紀大道長風街約2.8公里,地處高新區、經濟區和武宿物流區省城三大經濟園區的交叉輻射核心地段。”南站建筑工程負責人稱,南鐵建成對山西省鐵路網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太原新南站建成后,太原與北京及周邊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將大幅縮短,將實現太原至北京2小時、至西安2小時、至石家莊1小時。對促進省會太原的城市建設,增強城市輻射能力,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動,提升鐵路沿線的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意義不言而喻。
另外,從城市內部交通來看,南站的整體交通規劃也是意義深遠。“新南站設有專門的公交出租區以及接送客車區的設立,以及兩個站前廣場的連通通道,使旅客出站后可以便捷離開,不需長時間等候接站車,或花費時間前往公共交通站點。”據了解,南站站房出口處還設計了直接通向地鐵站的通道,站內交通與城市交通實現無縫銜接,真正實現集高速鐵路、普通鐵路以及公交等市政交通設施為一體的區域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
3 山西省圖書館
細節用材體現環保
山西省圖書館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對汾河邊沉積巖的印象,意在創造出猶如巖石般渾然天成的建筑造型和大地景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又仿佛是壘起的層層書卷,象征著書籍是人類文化千年的積累與沉積。圖書館的內部功能劃分及設施、設備安裝,參照國內知名圖書館的標準進行建設,采用借、閱、藏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開架圖書借閱形式,使讀者在館內擁有自由活動空間。“除了保持現在省圖所有的功能閱覽室之外,多媒體閱覽室、個人視聽室等現代化閱覽室的面積將大大增加。”中鐵十六局山西省圖書館項目部負責人稱,山西省圖書館為型鋼混凝土結構,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結構的穩定和安全性。而從建筑用材及運營成本等細節方面,運用了許多節能環保技術,比如外墻所用的仿青磚墻面有保溫節能的作用;館內的水循環運用了兩個系統等。
西外墻裝修已接近尾聲
8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山西省圖書館建筑工地,該館建筑群主體已完工,施工進入裝修階段。這個位于太原長風商務區文化島西北角的新圖書館,從長風街遠眺,其地上五層的不規則現代風格已初顯身形,每層中間的水泥立柱影影綽綽,整體造型像兩卷疊在一起打開的大書。
走近圖書館,其西外墻被安全紗網罩得嚴嚴實實。透過紗網向內看,圖書館紅色石材與玻璃相結合的幕墻正在進行施工。據介紹,西外墻的龍骨和幕墻已完工八成,接下來要裝修東北南幕墻。從工程梯進入圖書館,內部寬敞通透,透出這座新館的磅礴大氣。
今春,使用方省圖一位負責人對項目內部的結構進行了參觀考察,根據省圖的工作需要對內部格局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設計單位對原有內部設計進行了調整,裝修進度有所放緩。本月,圖書館將進入室內外精裝和設備安裝同時進行的階段。
三晉現代藏書寶庫
負責承建山西省圖書館的中鐵十六局項目部負責人介紹,該館設閱覽室15個,藏書庫、多功能廳、400座報告廳等,可同時容納3000人,藏書700萬冊,“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今年9月底,山西省圖書館就可以竣工。”屆時,一個更現代化的、多功能的現代藏書寶庫將矗立于風景如畫的汾河西岸長風商務區。
4 太原美術館
主體鋼結構搭建已完成85%
8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太原美術館建設工地,工人們正各自忙碌著,焊接的、支模板的、整理龍骨的、調運鋼管的……個個都是一絲不茍。“目前,美術館的土建部分已全部做完,主體鋼結構搭建也已完成了85%。”長風商務區管理中心項目部美術館項目代表李志飛介紹,太原美術館是一座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的單體建筑,建成之后的美術館樓體邊緣層疊梯次向上,像極了大寨梯田。目前工人正在進行流水作業,即一邊進行主龍骨的安裝,一邊搭建幕墻和外立面的石材。”
太原美術館造型別致,但施工難度也非常大。李志飛指著館體外側一個高約24米的腳手架說,“現在腳手架上施工的工人正在安裝22根屋面大梁,目的是為了給中庭花園屋頂卸荷,等到屋面的玻璃幕墻安裝完畢之后,為了美觀,這些大梁還要再次拆卸下來。”
整個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外裝飾,年底全面竣工。
詮釋傳統山水意境
太原美術館設計靈感來自于具有山西特色的晉中梯田地貌,外部空間運用曲折蜿蜒的方式詮釋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內部則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透景”技法,創造了延續的、富有趣味的藝術空間。方案主旨在于以美術館為載體,將建筑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通過建筑空間的組合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功能眾多
太原美術館建成后,美術品、美術文獻的征集、收藏、陳列、展示和利用美術資源開展教育推廣、學術研究、對外交流和休閑服務等功能將一應俱全,一改太原市乃至山西省沒有大型專業美術館的歷史。
5 山西體育中心
施工高峰期每天600多人進行作業
站在太原市晉陽湖西岸向東遠眺,山西體育中心的鳥巢建筑已經粗具規模。中鐵十二局集團建安公司的項目經理安道堯介紹,工人正在給看臺的欄桿扶手處加彎,這是山西體育中心一處人性化設計,加彎后的扶手比直線的扶手更易于把握,也更美觀。
安道堯說,“根據設計方案,體育中心主場館鋼結構造型為燈籠形,在安裝前,每一根鋼管都經過三維空間定位下料,然后逐一標號,由工人按順序安裝焊接。在安裝施工高峰期,每天作業工人達600多人。主場館用鋼量共7000多噸,涉及2萬多種不同尺寸和形狀的鋼件。
“大鼓、燈籠、剪紙”外形極具特色
說到主體育場的設計,項目總監陳道揚如數家珍:主體育場的形象取“大鼓之形、燈籠之構、剪紙之飾”為創意元素,場館外形如大鼓,渾圓敦厚,具有淳樸內斂的氣質;安裝鋼結構時,將燈籠的編織手法運用到主體育場的幕墻結構體系中,同時提取山西地方剪紙藝術的圖案,陽光透過陽光板后,在體育場中將留下形似剪紙的淡淡陰影。而體育館、游泳館和自行車館三館集中起來,形式上更為大氣,在占地上也更加節約。
建成后的體育中心一層主要為訓練用房、新聞發布、辦公等,二層是觀眾平臺,三層為中空部分,四層為貴賓室、餐廳,五層為觀眾平臺。按計劃,今年年底,體育中心的內裝和安裝工程以及室外管網、道路將全部完成。
將為承辦全國體育賽事提供條件
在建的山西體育中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開建的最大體育場館工程。體育中心的建成,也將為山西承辦全國綜合性體育賽事提供硬件設施。而且,體育中心在提升太原城市品位的同時,也將改變周邊環境。此外,因體育中心預留下不少商業面積,其周邊可能成為體育商貿中心,想要采購體育用品也可以來逛逛。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