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鋼城如今已不斷綿延擴展,生活區高樓林立,生產區紅花綠樹環繞,早已不見了往昔的黑灰和渣山。記者在高大的生產車間看到的是計算機數控的無塵生產,整個廠區處處井然有序,徹底改變了鋼鐵企業往日的生產形象。
集團領導向記者介紹了太鋼轉型中實現新跨越的思路。表示太鋼會力爭按袁純清書記在太鋼調研時指出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膽氣、更主動的姿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堅持做強主業、多元發展、延伸發展,做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鋼鐵企業。
近年來,太鋼圍繞發展戰略目標,堅持“三個轉變”的工作思路,就是:在規模發展上,推進由新建項目為主向新建項目與并購重組相結合的轉變;在產品發展上,推進由常規產品和同質化產品向特色產品和高端產品的轉變;在業務發展上,推進由鋼鐵產品制造為主向依托鋼鐵主業拓展新領域與相關多元經營的轉變。“三個轉變”是科學發展觀在太鋼的具體體現,是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在太鋼的具體實踐。2009年,太鋼生產248萬噸不銹鋼,實現營業收入1013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企業。今年上半年,產鋼497萬噸,同比增長5.07%,其中不銹鋼141萬噸,同比增長13.71%;營業收入568億元,同比增長12.25%;實現利潤9.9億元,同比增長90.39%;實現利稅19億元,同比增長22.58%。
太鋼為了搶占行業制高點,推進轉型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工夫。
一、優化品種結構,提高關鍵鋼鐵材料的國產化水平
為加快實現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國家把太鋼作為以不銹鋼為主的特殊鋼基地,山西省始終把太鋼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在技術改造、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太鋼有責任發揮技術改造的后現代優勢,圍繞推進關鍵鋼鐵材料的國產化、建設鋼鐵強國的趨勢和要求,加快自主創新,提高品種質量,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些年來,太鋼圍繞國家重點工程、新興行業發展和高端客戶需求,強化品種開發,形成了以不銹鋼為核心,包括冷軋硅鋼、高強韌系列鋼材在內的高效節能型產品集群,批量進入石油、石化、造船、集裝箱、鐵路、汽車、城市輕軌、大型電站、“神舟”系列飛船等重點領域和新興行業。目前,鐵路行業用鋼、雙相鋼、耐熱鋼、造幣鋼、車軸鋼、純鐵、9%Ni鋼等21個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25個品種成功替代進口。
可以說在所有工業領域和生產生活領域無處不有太鋼產品的身影。
二、強化自主創新,使技術進步成為企業跨越發展的“引擎”和內在驅動力
優化品種結構,加快新品開發,提高產品質量,技術裝備是基礎,技術創新是支撐,技術人才是根本。近年來,國家和山西省對企業的技術創新給予了大力支持,為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礎。太鋼堅持以市場/客戶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兩翼,以創新工程技術、制造技術和應用技術為主線,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創新型人才為基礎,加快構建創新文化、創新體系機制、創新平臺的技術創新鏈,使技術創新成為推動企業跨越發展的“引擎”和內在驅動力。
在創新文化建設上,太鋼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理念,持續實施“515”人才戰略(培養50名優秀管理人才、100名優秀科技人才、500名優秀操作人才),打通科技人員成長的通道,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人才隊伍。為加快創新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體制機制建設上,太鋼實施SBU(戰略經營單位)、課題首席負責人公開競聘、命題承包、按效索酬等一系列措施,堅持按貢獻參與分配,推動科技成果價值化。每年都在預算中安排3000萬元用于科技獎,對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予以重獎,激發了強大的創新活力。
在創新平臺建設上,2001年以來,太鋼研發費用占銷售額都保持在5%左右。先后建成了國家級理化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中試基地、16個科研實驗室、14個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目前,太鋼的不銹鋼創新平臺,已經形成以不銹鋼為主的核心技術700多項,其中近百項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科技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75%以上。
三、延伸產業鏈條,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太鋼積極推進業務發展方式的轉變。太鋼提出,推進相關多元經營的基本要求是:運用太鋼的品牌、規模、資源等優勢,推進資本運營,積極進入能源、資源、金融、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延伸產業鏈,提高獲益能力,實現轉型發展。2008年,太鋼增設了規劃發展部,新組建了投資公司、能源公司,著手新業務的規劃和推進。
面向上游資源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緊建設儲量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大型礦山,將太鋼的鐵礦石自給率提高到50%以上;收購了土耳其50%的股權,明年將形成150萬噸的生產規模,基本滿足太鋼對鉻鐵原料的需求;與中國有色集團共同投資開發緬甸達貢山鎳資源,建成后年產鎳鐵8.5萬噸。這不僅對于太鋼集團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的資源戰略供應鏈,提高戰略資源的保障力和控制力,增強不銹鋼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極大地緩解我國鉻鎳資源短缺局面,有效化解不銹鋼企業的經營風險,提高不銹鋼企業的盈利能力,確保和促進不銹鋼產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參與山西省內煤炭資源整合,利用品牌和資本優勢,構建緊密的產業鏈、價值鏈,推動煤鋼戰略聯盟,先后與山西焦煤集團、山西晉煤集團聯合組建了能源開發公司,實現鋼鐵企業與煤炭企業的互利雙贏和可持續發展。合資公司的治理結構、運營模式、管理方式初步構建,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
拓展鋼材下游深加工鏈條,提高核心競爭力。太鋼加快實施不銹鋼無縫鋼管(投資15億元)和高強度精密帶鋼(投資10億元)項目,以做強做精做全做大不銹鋼。同時,加快向下游深加工的延伸。在天津、鄭州、無錫、沈陽、廣東佛山等地投資參股,共同建設鋼材加工配送中心,進一步增強了太鋼的發展后勁和綜合競爭力。
拓展多元產業。為集中打造專業化的工程技術產業板塊,加快實現工程技術對外輸出和EPC,創建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綜合工程技術產業集團,實現從鋼鐵業務向非鋼領域拓展的轉變。
太鋼已經正式成為太原市工業旅游點,標志著太鋼正式編入太原市旅游線路,向廣大國內外游客推薦,成為宣傳太鋼、展示太鋼形象的重要途徑。同時,舉辦太鋼“公眾參觀日”,加強與市民的溝通,展示太鋼形象,打造和諧氛圍。
四、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示范工廠
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鋼鐵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行業之一。太鋼樹立以低碳、綠色為核心的價值取向,堅決轉變發展方式。樹立一個理念(鋼廠與城市是和諧發展的“共同體”理念)、確立一個目標(建設冶金行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示范工廠)、依靠“兩個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拓展“四大功能”(產品制造、能源轉換、廢棄物消納處理、綠化美化),走出一條內陸型鋼廠與中心城市和諧發展的新路子,讓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成為太鋼新的發展方式、新的效益增長點和競爭力。
近年來,太鋼抓住結構調整機遇,高起點實施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淘汰了所有的舊焦爐、小高爐、小電爐及落后冶煉、軋鋼裝備,實現了工藝技術裝備的集成創新和升級換代,實現了全流程工藝技術升級和主體裝備的大型、高效、節能和環保。同時,太鋼敢于爭先,在節能環保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第一。實現了生產全過程各種資源的循環和再利用。目前,二次能源回收206.54萬噸標煤,占總能耗的45%。其中余熱、余壓發電總裝機容量185Mw,年發電量9.5億Kwh,占總用電量的23%。節能減排項目每年可增加產值16.7億元,增加效益5.5億元。
太鋼集成先進的節水工藝技術,對工業廢水處理工程,使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8.2%。采用高新技術對城市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日處理量達5.5萬噸。同時,加快建設鋼渣處理線,形成高爐渣、電爐鋼渣、不銹鋼渣等含鐵原料和貴金屬回收及尾渣制作水泥等建材的完整產業循環鏈。
2000年以來,太鋼以“拆舊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為手段,開展了大規模的廠容環境整治工作。堅持新建項目綠化工程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步建設的原則,構建了公路、鐵路、能源介質管網三個綠色廊道,營造了“廠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綠樹環繞廠房”的生態景觀效果。目前,太鋼綠地率達34.4%,綠化覆蓋率達39.4%,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生態園林化工廠。最近,太鋼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稱號。
2010年到2012年,太鋼將再投資40多億元,完成30余項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全力建設冶金行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示范工廠。太鋼正在系統規劃低碳發展路線圖,抓緊建立碳排放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快低碳制造技術的研究開發,力爭用更低碳的工藝生產更綠色的產品,引領中國鋼鐵業低碳發展的潮流。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