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會員登錄] 專業、專注、用心服務鋼結構行業!
  • 無錫大劇院有望明年國慶前竣工

    • 更新時間:2010-9-7 9:32:58  文章來源:互聯網
    • 責任編輯:鋼結構招聘網  本條信息瀏覽人次共有

          處于施工階段傍湖臨水的無錫大劇院,在主體砼結構基本完成的情況下,眉目已清晰可辨。從高空鳥瞰大劇院:8片巨大的屋蓋葉片框架已經顯現。這座建筑的藝術氣息,已從鋼筋水泥中溢了出來,讓人充滿期待。

      去年4月,位于蠡湖南岸的大劇院,帶著“太湖新城的地標、國內一流的標準、高雅藝術的殿堂”的定位,挖動了第一鏟土。在湖畔快速推進:地下土建工程如期完工后,年內將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及外立面的施工。

      2萬多片金屬片“拼”出屋蓋

      芬蘭設計師薩米寧的大劇院設計方案中標后,其新穎獨特的建筑形態和輕盈靈活的造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屋頂8片巨大的葉子,從空中鳥瞰如巨大的樹葉,而側面看又像在水面翩翩起舞的蝴蝶,成為整個設計的亮點之一。

      但大劇院獨特的建筑形態,對施工方提出了技術上的考驗:大劇院為異形建筑,土建工程十分復雜:大空間、大跨度等非規的內容多,這些都挑戰著施工人員的智慧。除此之外,初設計上的亮點也成為施工的難點。如何令鋼結構的屋蓋葉片呈現出飄逸的動感?施工方集思廣益,用2萬多片金屬片“拼”出8片飄逸的葉子。因為工藝精細,施工方感到制作這8片葉子如同制作飛機機翼,有“造飛機的感覺”。據了解,這2萬多片金屬片,分別來自1萬多個不同規格的金屬片,根據計算出的弧度,得一片片焊接。如今,B1、B2、B3三個葉片已安裝完成,8個屋蓋葉片框筒柱也已全部安裝。

      值得一提的是,大劇院大量采用了具有濃郁江南特色的竹子,“以竹代木”體現了低碳環保的理念,而且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竹材防蛀防腐,具有很好的吸音、反聲作用,讓每個座位的觀眾都能擁有良好的視聽效果。

      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斷挑戰與破解異形建筑施工中的難題,建成后的大劇院將是文化與科技高度融合的藝術品。

      “多維”舞臺能上演《阿依達》

      “我們是按大型歌劇《阿依達》的演出要求對大劇院舞臺進行設計的。”市公建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建成后的大劇院,兼具歌劇廳與音樂廳兩種功能,大劇場能容納1680人,可滿足歌劇、戲劇、舞劇、芭蕾、交響樂、大型綜藝等不同演出的需要。

      《阿依達》有著“景觀歌劇”之稱,該劇舞臺面積要求超6000平方米,曾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舞臺制作。以《阿依達》的演出要求為設計標準,大劇院舞臺采取了“1+4”的設計方案,即1片主舞臺加4片側臺,其中,主舞臺寬度達到了20米。5片舞臺,具有平移、升降和旋轉功能。這樣的設計標準,為搭建實景舞臺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舞臺上方還設計了60多排空中吊桿,據施工方介紹,舞臺被分割成60多排,每一排的上方都有吊桿裝置,可根據劇情需要在空中布景。建成后的大劇院,其舞臺將突破傳統的平面概念,向“多維空間”延伸。

      “水陸”并行的交通很方便

      大劇院當初的選址,有著更深意義上的戰略考慮:位于老城區與太湖新城的交會地帶,這座藝術建筑不僅是太湖新城的地標,也將加速新、老城區的融合,為整座無錫城提供服務。

      因此,大劇院在設計施工時注重與建設中的地鐵銜接:大劇院東側入口,將與地鐵站對接,今后,老城區的人們可以搭乘地鐵前去接受藝術熏陶。與此同時,大劇院在臨湖一側預留了游船碼頭,開設了“水門”:游客或市民還可通過水路抵達大劇院。考慮到私家車的快速增長,大劇院設有400多個泊車位,為觀眾提供便利。“聚得攏、散得開”,水陸并行的設計使交通極為便利,方便城市各個區域的人們得以便捷地抵達。

      據了解,無錫大劇院將用兩年半時間完成全部施工,力爭于明年國慶前交付使用。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
    分享到:
    關閉窗口
    行業資訊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欧美最猛性xxxxx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