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世博會一次有關鋼結構建筑的論壇上,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姚兵就表示,世博會上頻繁運用的鋼結構建筑將會成為世界建筑的發展趨勢。
位于浦西園區的遠大館本身是一個展品,這幢6層小樓有個新穎的名字叫“可建”,也就是可持續建筑的意思。這幢建筑僅用一天搭建完成,這是傳統水泥建筑所無法達到的。 “可建”通過了國家建科院地震研究所9度抗震測試,達到目前全球最高抗震等級。
姚兵表示,人類建筑從最早期的土窯建筑到木結構、磚混結構,再發展到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就目前來看,鋼結構是建筑結構的發展趨勢,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大部分都使用鋼結構,將會領銜21世紀建筑。
“首先,鋼結構的抗震性能都比較好,在汶川地震中我們的鋼結構建筑沒受到多大影響;其次,鋼結構建筑能體現綠色發展趨勢,結構本身可以循環再使用;還有,鋼結構使用面積比較大,如果建筑面積是100平方米的話,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使用面積在70﹪左右,鋼結構能到85﹪,不需要厚的墻體,使用空間比較大。 ”
“我們的鋼產量全球第一,鋼結構發展速度也比較快,但總體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差距。 ”談到這里,姚兵提起“鋼結構設計”這一領域,“現在好多大型鋼結構完全是外國設計的,我們在設計思想、設計創作方面還得去拓展和改進。此外,鋼結構的住宅和鋼結構工業的開發,也都需要進一步拓展。 ”
目前國內正在這個方面奮起直追,姚兵透露,近幾年來的鋼結構金獎工程是我們的品牌建筑,這體現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說起將來的路,姚兵認為,“盡管現在國內建筑有些仍然是外國公司中標,但這也離不開中國設計師在其中的協助,中國建筑設計師們已經有越來越多出類拔萃的作品,這讓我們有理由對未來充滿信心。 ”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