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約4個月前,一段六天建起15層賓館的視頻在YouTube上引起海外網友的狂熱回應,到11月中旬的時候,它的點擊量在三個月內已經超過230萬。這件事還成為雅虎上被轉發得最多的新聞,有超過5000條評論。
如果說時間真的等同于金錢的話,那它在不同國家的匯率該如何換算? 大約4個月前,一段六天建起15層賓館的視頻在YouTube上引起海外網友的狂熱回應,到11月中旬的時候,它的點擊量在三個月內已經超過230萬。這件事還成為雅虎上被轉發得最多的新聞,有超過5000條評論。 “15 層高的建筑 6 天完工??哇哦……除了哇哦不知該說啥好。” “在我的國家希臘……兩天時間估計他們連狗窩都搭不起來。” “多驚悚啊,你不過出門了一禮拜,等你回家時一幢樓就赫然豎在那兒了。” “真該配上《模擬城市 4 》的背景樂。” “想象一下去酒店訂房間,結果已經客滿了,前臺接待對你說‘請稍等幾分鐘,我們馬上再建一座新的’。” “該讓這些家伙來重建世貿中心。” …… 視頻里這幢建成速度快得令人驚奇的大樓在中國長沙,它有個西式的名字—新方舟?催^電影《2012》的人可能會聯想到世界末日的那場大拯救。 從長沙市火車站出發,沿著遠大一路、遠大二路向東行駛,12公里后它就會在你的右手邊出現。這里已經是長沙縣,遠大科技集團的總部以及工廠所在地。6月份的時候遠大以不同于傳統的方式建造了這座大樓,比視頻出現在YouTube上早兩個月。 遠遠望去,新方舟的高度讓它顯得孤單,橘紅和銀色相間的金屬外墻與其它建筑的色彩形成強烈反差。如果是有人在幕后策劃,那段視頻稱得上是一次完美的網絡營銷,但其實是去參觀世博會的人從資料光盤中得到了這段視頻并傳到網上。 當6月10日200名施工人員到達工地的時候,他們最關心的并不是在多短的時間內而是能否安全無事故地蓋完這棟樓。他們聲稱,只要有人傷到指甲,獎金就全泡湯了。 6天完成15層大樓對傳統建筑業來說顯然是天方夜譚。除了地基之外,新方舟與傳統建筑再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地基在施工前用了差不多一個半月完成,與此同時,用來替代傳統建筑鋼筋混凝土框架的鋼結構也在工廠里生產出來,墻體在另外幾家工廠生產。在運到工地前,天花板和地面已經被組裝到了鋼結構上,外墻和內墻上也有了窗戶和門。 這種建筑方式通常被稱作工廠化生產或預制房屋,遠大稱之為“可建”,即可持續建筑。預制房屋不是遠大發明的,它在日本、美國已形成產業多年,市場占有率很低。可建的工廠化程度比現有的預制房屋高得多,美國建一幢三層的別墅需要一周時間,像新方舟這樣的樓大概需要一個月以上。 現場的工作簡單地說與搭積木類似,擰螺絲是最主要的工作,200名工人中大概有2/3干這個。有六臺吊車負責把需要的材料吊上去,從中間向兩邊,每一層都是立柱最先裝好,兩層之間有斜撐,這是用來防震的,然后是一部分無法提前集成到鋼結構上的樓板。但施工過程還是遇到了麻煩。新方舟是技術指揮周湘江參與的第三個可建項目。第一棟是個小型試驗品,就在遠大園區內,第二棟是3月份在上海世博園內建的遠大館,只有8層高。新方舟將高度幾乎提高了一倍,這對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都是個挑戰。 “只要高度增加,難度就會增加。”周湘江說,“最終結果是未知的,我們做了周密的計劃,但跟實際情況肯定有差距。”除了擔任技術人員,他還是可建工廠的副廠長。 視頻里顯示主體鋼結構的搭建用了46小時38分,這只是實際施工所用的時間。斷斷續續的雨水導致進度被拖延了兩天,也就是說一共用了至少4個自然日,還淋壞了一些用輕鋼龍骨和石膏做的天花板。 后面的90個小時主要是安裝墻體和內部裝飾,工人數量減少到了平均每天80個,擰螺絲依然是一項主要工作。除了幾個樣板間外,賓館遠未達到可以住人的程度。周湘江解釋說不是時間不允許,而是為了試驗不同的裝修材料和風格特意留下來的。盡管大堂空間顯得有些局促,這里據說會成為一家五星級標準的酒店,用來招待客人和回總部開會的員工。 繼日本、香港、韓國之后,中國在過去二十年成了高速發展的代名詞。有關經濟發展的政策被很快制定出來,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和推進速度驚人,到處都在城市化,GDP多年保持10%或更高的增長。 托馬斯·弗里德曼曾在《第一財經周刊》上一篇比較中美發展速度的專欄文章中寫道,他可不想有朝一日對子孫后代說,想看最先進的玩意么,去中國吧。但只要沾上中國,快就不僅僅是快,它有時還包含著廉價、仿制、低技術含量或品質低劣的意思?斐闪酥袊嗽趪H上令人贊嘆或恐懼的標簽。 除了對快的驚嘆,YouTube上因新方舟而引發的對中國的評價走向兩個極端: “我打賭他們是從宜家買的可供自行組裝的15層酒店。” “這個就像中國制造的其他東西一樣,估計馬上就要壞了。” “簡單匆忙 = 低質量。我是干建筑的。我們平常都不允許用大多數中國制造的東西,從石棉板螺絲釘到工程機械……沒有一樣是中國制造的—因為中國制造的質量不好。中國 = 廉價垃圾” “為什么我總感覺這建筑我踹一腳它就塌了......” “懷著對敬業精神的欽佩,我們能從中國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他們能做出如此驚人的業績,為何我們不能呢?對這項成就謹表祝賀!” “中國人曾經來過我們國家修路。 Kings高速花了不到50天就竣工了,建海堤用了不到30天,建南太平洋體育 場、泳池、運動場地用了不到一個月!” “這里真正令人欽佩的是所有這些部件都按時備齊了,以及卓越的建設管理。所以這并不單是6天。” “我看那些嚷嚷所有中國制造都是垃圾的人根本是食古不化。看看你周圍的所有那些玩意兒,甚至包括你眼前的電腦顯示屏,你的蘋果手機、MP3 。你們只是沒意識到,現在幾乎所有高科技玩意都是中國制造。還有至少請給這酒店的建設者和工程師們一些尊重……” “現在所有的目光都在注視著中國。這是他們的世紀。我幾個月前去過一趟北京,我所見的就是人們在日夜不停地工作,完全不是夸張。他們的銀行從周一至周日全部上班—是的,星期天那兒的銀行也開門。我因為時差原因在凌晨 4 點鐘醒了,發現商店居然還開著門。中國人的確非常出色。” 遠大集團總裁張躍發現國外網友對此事的評論大概只有1%是負面的,國內恰恰相反,只有不到3%是正面的。一個電視節目經過現場討論后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房子肯定很粗糙,是拿來炒作的。 在向前來參觀的當地政府官員介紹可建時,張躍表示自己難以理解那些懷有負面心態的評論。 “這太簡單了,不需要解釋,這是工廠造的房子,一個禮拜算慢的!你造架飛機就是一個禮拜嘛。我去過波音的生產線,737就是一個禮拜,那一個房子為什么不可以一個禮拜呢?” “新聞炒很大以后,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里面有多少工業組織的東西,企業管理的精彩元素,其實我們也是差不多20年積累起來的能力集中在這里表現出來。他們不去看這個,反倒是看成一個瞎胡鬧的東西。” “其實負面越多我越高興,將來我說話的機會就越多,炒作的機會就越大。好和不好呢,這是房子,藏不起來的。” 讓張躍難以理解的負面心態正是來自于中國那神奇的速度。一旦發現速度并不總是意味著好,甚至總是與低質、盲目聯系起來,人們對類似的事便不再抱有善意。“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從贊美變成了一種嘲諷,本分做事的社會成本被抬高。 兩年前創建老羅英語培訓的羅永浩上個月在一次演講中談到創業時說,這個行業喜歡用某種神奇的學習方法吸引人,例如不需要背單詞或者N天之內快速搞定,出于誠實他沒有這樣做,公司發展得很慢。對于初創公司來說,“只是有點慢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就等同于死亡。” 美國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在三年前描述的中國的快速城市現在依然具有代表性。他描述了麗水開發區的一家胸罩環工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從零開始的發展過程。 當時有叔侄兩位老板用1個小時零4分鐘,從頭到尾規劃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廠房。用三個月時間裝好15米長、5443公斤重的機器,這機器是根據進口設備仿制的。半個月調試生產線,兩天時間招滿20名工人。6個多月后送出去的禮物換回了穩定的客戶,工廠開始盈利。又過了兩個月工廠搬去了更有利于發展的溫州,搬家只用了一天。 在中國南方私營經濟發達的地方,一個行業的生機就在一兩年之間,沒有技術門檻,生意很容易被鄰居搶去,老板們被迫不停尋找下一個賺錢的生意,將人們聯系在一起的最大原因是錢。 何偉在文章結尾寫道:冷風敲窗。到了外面,我聽到鄰家工廠的聲音—做玻璃的咔嗒咔嗒,塑料模的咕隆咕隆,生產熱水器的嘶啦嘶啦。但一丁點兒人聲都沒有,只有廢棄工廠空空四壁傳來的沉默之音。 專欄作家李海鵬在《第一財經周刊》專欄中說,我們都像是同一列火車的乘客,這火車的司爐工拼命加煤,因為我們想開到月亮上去。 在長沙縣,新方舟緊鄰一條開放的快速公路。距離遠大園區最近的小區叫博雅湘水灣,居民們無暇顧及家門外幾百米所發生的事,只有被問到的時候,他們才對那棟新建筑有些印象。 新方舟的快既源自遠大成立22年來在工業制造上積累的經驗,也與張躍的性格有關。某種程度上說,他等不及這個世界慢慢改變。這位中國第一個購買私人飛機的老板在有了環保意識后,希望通過節能空調、建筑隔熱改造來影響別人,但他發現,除了停飛三架私人飛機,自己親手建造節能的房子恐怕是改變這個世界的最快方式。 在帶有藝術家氣質的有些凌亂的辦公室里,張躍站在鋪滿了文件的辦公桌后直白地承認,遠大所做的一切正是受他性格影響。“我們從來都是顛覆的。”他說,“必須跟別人不一樣。” 他告訴園丁盡量使用自制的有機殺蟲劑;他命令一個員工為客人提供最簡要的資料,以免浪費紙張;他能說出房間內不同類型燈泡的光效。批評屬下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環保意識最可怕。他還當場指出了資料排版上的疏漏。 當張躍展示一個帶有手機功能的便攜空氣質量測試儀器時,那種專注細節而又追求極致的性格徹底地表現出來。他指著身后桌子上一堆幾公斤重的儀器說,這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最輕便的,那些磚頭大小的家伙每個都是單一功能,有測空氣粉塵的、甲醛的、二氧化碳的、電池輻射的,還有測溫度和濕度的。 他回身舉起一個比手機大一點的設備說,我把這些功能都做到這個里面,幾十克,有人還嫌大,我就再做小一點,說著他又舉起了一個跟普通智能手機一樣大的東西。它們的意義在于讓人隨時能夠測量空氣質量。 “它們都能打電話。”他緊接著補充道。 可建的研發本來慢個一年半載也不是問題,但作為世博會合作伙伴,組織者邀請遠大建一個臨時場館來宣傳它的環保理念。這促使遠大不僅要開發可建的工廠化生產系統,而且必須快。 從接手可建到去年8月份建成第一棟示范樓,傅立新只用了5個月,算上之前做的與可建相關的研究,整個項目的開發也只用了一年多。傅立新是遠大可建公司總經理,他在遠大工作了快20年,做過12年廠長,負責過遠大全球銷售和服務,F在他帶領一個200多人的團隊,負責為可建上大到鋼結構、小到排風口的種類繁多的零部件制定統一標準,降低成本,并指導供應商以工廠化的方式生產。他說可建的工廠化達到93%以上,有一兩百家供應商,零部件種類多到無法計算。 潘石屹說新方舟:“他(張躍)以前給我說,我還不相信呢。”在中國你經常要面臨的一個選擇,就是相信自己的判斷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去年之前,有誰會相信中國能這么快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今年中國汽車業的總體增幅依然接近四成,全年總銷量預計超過1700萬輛。 北京汽車保有量用6年多、3年零9個月和2年零7個月的速度突破了200萬輛、300萬輛和400萬輛。東京完成這個過程一共用了27年。如今無論是無車族還是因為禁行買了兩輛車的人,北京的交通擁堵都讓他們感到無措和焦慮。隨之而來的還有糟糕的空氣。 一年半建成的滬杭高鐵在10月底開通運行,刷新了世界鐵路運營試驗的最高時速。幾年之內中國的高速鐵路總里程也將成為世界第一。但說到高速鐵路對社會生活和經濟的巨大影響,能想到的還是日本。 跑不過傷愈復出的劉翔,跑不贏大盤,你也跑不過CPI。物價上漲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購物和團購,而后者本身也是個中國式的奇跡,從年初第一家團購網站出現到幾百家網站做同樣的生意,不過就是幾個月的時間。 幾乎是在相同時間里,富士康接連出現的13起自殺事件引發社會思考,在高度工業化的環境里,人如何能避免像機器一樣運轉? 在網上,有21萬條微博與“太快了”有關。人們抱怨考試、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找不到對象,抱怨一切。 有人20天就閃婚了。 即時互動。有人隨時隨地都要通過互聯網告訴別人他在哪,他在干什么。其實沒有人關心他在哪,在干什么。 僅僅是三年前,中國電影市場上票房過億的影片就叫大片,現在爛片也有可能過億,口碑好的影片則開始帶有好萊塢腔調!蹲屪訌楋w》首日票房3000萬,兩天半票房過億。葛優在片子里有句臺詞,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得太大,會扯著蛋。 是因為太快了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嚴肅的哲學問題—禪、靈修、國學。這些人里有明星、有媒體精英、有大公司高管,也有年紀輕輕的小屁孩兒。主題離不開一個慢字,有點像墨西哥諺語說的,跑得太快了,靈魂還在后面。 中國的這些景象與1960年代的日本和更早的美國都能找到對應。這兩個國家曾經都很快。日本在1960年代末開始被稱為“經濟動物”,指為物質而存在的缺乏思想的人,他們從那時開始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在1930年代初,美國人能用410天建成100層的帝國大廈。在二戰與德國人的較量中,美國人用工廠預制的方法造出了德國人打不光的船。這是一種類似的精神,他們當年想證明的也恰恰是今天中國人所證明的。 回顧2010年,《第一財經周刊》為其貼上“快”的標簽?旒仁菙[在我們眼前的事實,也包含著我們的感受。快與慢都不代表本質,正確的問題應該是:我們所做的一切能讓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丘吉爾用10天從敦刻爾克撤退了34萬人,遠大用6天建了一座15層的樓。“中國速度”如今無往不勝,這里幾乎沒有什么是不快的,有時讓人揚眉吐氣,有時節奏也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是不是某些重要的東西被甩在了身后?
新方舟視頻從YouTube傳回國內后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評論。6月份就有第一條關于此事的微博。11月13日有人在微博上轉發了視頻,幾天后潘石屹的轉發讓此事引起了更多關注。新方舟有了個新名字—“樓快快”。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