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人車爭道、行人過街難題,今年武漢市將新建27座人行天橋,且全部采用鋼結構。其中,不少因施工占道造成的臨時堵點,將大量上馬可移動裝卸鋼結構人行天橋。因施工周期短、占道面積小、方便裝卸等優點,可移動裝卸式鋼結構人行天橋,成為江城天橋的主流。
在漢口建設大道江大路路口附近看到,擬建人行天橋的墩柱都沒立起來,一座十幾米長的鋼結構拱形橋已做好,擱在路旁。很多人搞不懂:怎么橋的樁基都沒打下去,橋面反倒先做好了?
中建三局二公司基礎設施公司總經理程景棟解釋,該座人行天橋采用的是鋼結構工藝。武漢市橋建集團稱,過去人行天橋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建設周期長,施工現場人多、機械多,施工時對交通干擾很大。而去年投用的33座人行天橋,則全部采用的是鋼結構,連橋墩也換成了鋼墩柱。程景棟介紹,鋼結構人行天橋工程量的95%可在鋼結構工廠里完成,夜間運到現場吊裝,只有橋欄桿是在現場焊接,這樣施工周期可大幅縮短。“現在架天橋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快捷,一夜之間橋就起來了。反而最大的困難在于管線遷移”。
2010年,為緩解人車搶行、交通擁堵,市政府決定大規模建設人行立交。在一些因占道施工造成暫時擁堵的地段,還上馬了一批可移動裝卸人行天橋。例如,武珞路華師門口、武昌中南商場門口等地段。但其安全問題讓一些市民產生疑問。
在廣埠屯可移動裝卸人行天橋上看到,在上橋處的鋼板臺階上,鋪裝著類似塑料橡膠的覆蓋物,很多呈翻卷狀,張著口子,橋面上也有數十處大大小小的坑洼。在橋下電腦城打工的文小姐稱:走在上面有些怕怕的,擔心不牢固!同樣在中南路口和水利廳附近的可移動天橋,附近擺攤的李女士稱,翻卷的橡膠覆蓋物會形成“空泡”,踩上去就像一腳踏空似的,有點危險。
對此,武漢市橋梁維修管理處技術工程科李科長稱:很大一批可移動天橋是因為地鐵工程建設臨時搭建的。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整體裝拆,資源不浪費。而其他天橋拆掉后就不能再利用。其造價上跟一般天橋差不多,不會很便宜。安全性都會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具體出現翻卷等問題可及時跟有關部門反映,一定會及時處理。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