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2個月的緊張施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建設進入最后的掃尾階段,本月底有望竣工驗收。
4月10日晚,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新航站樓主樓最頂端已完成吊裝的“長沙”二字通電亮燈,這標志著新航站樓建設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據悉,新航站樓將于4月30日竣工驗收,并有望在7月初試運行。
建筑面積達21萬平方米的新航站樓于2009年6月開工,去年7月主體工程成功封頂。據介紹,新航站樓面積為第二代航站樓的5倍,由前端主樓、中間連廊、空側三個“半島”式候機廳等部分組成,是湖南迄今最大的鋼結構桁架結構單體公共建筑。
“該工程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幾乎為全鋼結構。整個工程制作、安裝鋼結構15000余噸。”承建方中建八局新航站樓建設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已歷時22個月,完成10萬多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筑、5萬平方米屋面板施工,創下全國在建機場最快施工速度。
記者昨日在新航站樓施工現場看見,波浪形的大屋蓋最頂端,取自毛主席手寫體的“長沙”二字矗立;大屋蓋下,玻璃幕墻全部安裝到位;落客平臺與出發層連成一體,并與進出的高架橋連接成環;新航站樓西邊的地下人防車庫已基本完工,從南北兩邊高架橋分叉而出的匝道正在鋪設混凝土,與地下車庫呈對接之勢。屆時,市民開車送客、旅客停車過夜都很方便。
出發層已進入精裝修掃尾階段,安檢、行李托運、辦理登機手續、旅客休息、商業服務等區域已劃分開來。在空側三個“半島”式候機廳旁,登機廊橋均已安裝到位。廊橋有兩個通道與停靠的飛機連接,旅客上下飛機可同時進行,旅客最長步行距離將不超過300米。
余志雄 攝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