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鋼結構專家、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王仕統先生表示,目前國內鋼結構建筑與國外最大的差距在于鋼結構的設計水平,進一步集成化是我國未來建筑的方向。
2011年3月30-4月1日,以“美好人居,持續動力”為主題的2011第三屆廣州國際園林景觀與美好人居博覽會暨首屆國際預制房屋、模塊化建筑、活動房屋與空間展覽會在廣交會琶洲展館隆重召開,作為中國首個集成建筑行業的專業展,以打造國際交流合作貿易平臺,促進中國住宅工業化發展為核心。展會中新浪地產的記者有幸采訪到中國建筑鋼結構專家、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王仕統先生。他表示,目前國內鋼結構建筑與國外最大的差距在于鋼結構的設計水平,進一步集成化是我國未來建筑的方向。
中國建筑鋼結構專家、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王仕統
記者:您是國內鋼建筑的專家,現在國內的鋼建筑和國外的相比非常的笨重,為什么會這樣呢?
王仕統:主要是我們現在的技術有差別,可能是建筑師和結構師在工作中配合得不好,所以才產生不協調的笨重結構。鋼結構一定要做的輕巧,所以我們國家的鋼結構基本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記者:目前我們和國外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哪?
王仕統:結構行業包括設計與施工(制造與安裝),設計是龍頭。目前我國主要還是設計水平,設計方案,結構設計方案跟國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一定要把解決方案深度的開發。
記者:目前國內這種集成化的方向如何看待?
王仕統:集成化建筑肯定是方向,這個實現了工期就很短,但是我們國家基本上可以說百分之百是工廠焊接,工地也焊接,這種笨重、怪異以及現場焊接的鋼結構建筑會被淘汰。
我希望在未來的10年內,設計出來的鋼結構建筑基本上能體現鋼結構的三大核心價值――最輕的結構、最短的工期和最好的延性。
記者:您覺得目前國內市場要想發展這一塊的話,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王仕統:一定要加強鋼建筑設計水平,把鋼建筑設計水平提高了,你的施工就解決了。
記者: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