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興川友誼大橋是安徽省援建松潘的重點交通工程之一,由鴻路鋼構公司建造。成為松潘縣一座地標性建筑。該橋海拔高地理環境負責,鋼箱梁箱體巨大。主塔斜長32米,其中主體結構斜長25米,塔頂裝飾斜長7米,主體結構柱的外輪廓為園弧形圓柱,形狀非常特異。
在松潘縣川主寺鎮,長江最大的支流岷江,在這里還只是一條波瀾不驚的河流,下了雨,才能湍急起來。
沿著岷江源頭往下30公里,你能看見第一座大橋。藍色的橋塔和金色的塔頂交相輝映,橋后,是時而艷陽高照,時而烏云翻涌的天空。
在九寨溝、黃龍通往成都的十字交匯點上,安徽人為松潘建造了岷江源頭的第一座大橋——興川友誼大橋。
活佛拿出藏族特色建橋方案
阿旺尼美住在岷江源邊的郎依寺,他是郎依寺的活佛,也是松潘縣政協副主席。興川大橋開建的時候,每次開車去縣里,他都要在經過橋頭時停留一下,仔細端詳橋塔上的圖案。
川主寺鎮是藏民的聚集地,興川大橋是安徽援建松潘的標志性建筑。建橋之初,橋塔上繪制什么圖案,援建辦建設組副組長孫東根想了很久,“要體現皖松兩地的情誼,又要考慮當地的風俗民情。” 考慮再三,大家最后決定向當地最有學識的喇嘛——阿旺尼美請教。
阿旺尼美拿出了一個“藏族八吉祥徽”的方案。八吉祥徽在藏民的家里隨處可見,又叫“藏族八寶”,代表吉祥如意,最常見的是在哈達上,包括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和金魚。
在三根藍色的主塔立柱上,繪上黃色的“藏族八寶”,再用象征吉祥的蝙蝠、祥云做裝飾——這樣的方案,很快獲得通過。不過細心的援建辦的工作人員發現,在方案初稿中,立柱上沒有“金魚”。阿旺說,金魚“就在橋下的岷江里面”。
立柱開始繪圖之后,每次去縣里開會經過,阿旺都要停下來,“上班的時候看看,下班的時候再看看。” 快完工時,阿旺數了一下立柱上的蝙蝠,“恰好是56只。”
“事先也沒有設計過,怎么會這么巧。”阿旺圍著橋走了一圈,三根主塔都數了一下,每根立柱上,竟然都是56只翅膀連著翅膀的蝙蝠。“太巧了,中國也是56個民族嘛。”
“白加黑” “5+2”是正常的作息時間
畫著“藏族八寶”的三根立柱,形似“川”字,加上橋下的兩個橋墩,正好構成一個“興”,孫東根說,這就是興川兩個字的由來。也代表“興川”的祝愿。從空中俯瞰,主梁、主塔、拉索如同一只航行的帆船,象征著皖松“同舟共濟”的抗震精神。
在高原松潘,平均含氧量只有平原的30%。每次從高原回到合肥,孫東根都會“醉氧”,“老是想睡覺,躺下就不想起。”因為身體條件不適合高原環境,孫東根被醫生要求,每個月要回一次合肥檢查。
這種待遇,他并不享受,“工期卻追得很緊,在松潘,一年有6個月的冬季,理論上的有效工期很短。”
除了氧氣,高原施工,緊缺的還有原料,大橋所需的鋼箱梁全部都在合肥焊接好,再運至松潘進行架設。加上高原缺氧、高寒和原材料短缺、隨時可能出現的停電,為了確保在今年5月12日之前大橋通車,“白加黑”和“5+2”是大家正常的作息時間。
“除了干活,沒其他什么事可干。”援建辦的兩層小樓旁,有一張乒乓球桌和一個籃球架,不過高原上運動,耗氧量更大,大多數人能用來娛樂的,就剩下小會議室里的一臺“卡拉OK”。
病中女工程師被感動得流下眼淚
王維雅是援建辦里唯一的女工程師,她對所有松潘在建水利工程履行質量監督。
她說,安徽不是一個發達的省份,援建使用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我們比不了投資金額;松潘一年12個月有9個月在下雪,我們也比不了工程速度。“那我們就比質量吧。”
岷江川主寺的生態護岸工程全長3.77公里,3個月里,她來回走了17次。岷江堤防的7個標段,分布在7個鄉11個村,冒著山坡滾石塌方的危險,她跑遍了10個村。生病的時候,捧著當地婦女給她挖來的草藥“羌禾”,已經50歲的她被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橋,
打開了一扇窗
松潘的生活雖然單調,但興川友誼大橋通車后,這里將成為外界通往九寨溝、黃龍風景區和川西北大草原的旅游集散地。
松潘古城和平遙、麗江一起,并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三大古城之一。據說,當年建造它的,正是明代鎮守于此的一位安徽將軍。
現在,當地有一句話,叫做“一橋飛架南北連皖松”,其實在岷江上,連接皖松的遠不止一座橋。從興川友誼大橋往下游,石嘴橋、廊橋、紅星橋、吊橋……一橋連著一橋。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