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會員登錄] 專業、專注、用心服務鋼結構行業!
  • 王石的企業家精神是中國企業界的一大財富

    • 更新時間:2011-6-10 23:07:00  文章來源:世界經理人
    • 責任編輯:鋼結構招聘網  本條信息瀏覽人次共有

     

        五月三十日李開復先生發了一條微博,照錄如下:“公司一旦強勢起來,很快就從"寵兒”變成“邪惡帝國”。谷歌2004年上市后,2-3年之內公司形象有巨大的改變。Facebook看來還未上市,就已經成為“邪惡帝國”了。搜索 Facebook+"邪惡帝國" 的結果比谷歌還要高,比微軟高快三倍!”


        這條微博附了一個截圖,上面分別是“Facebook+邪惡帝國” 搜尋結果291萬,“谷歌+邪惡帝國(evil empire)”200萬(中間看不清,我估計是這個數),“微軟+邪惡帝國”119萬。我試著親自搜了一下, “谷歌+邪惡帝國(evil empire)”的結果是73萬,Facebook 是279萬,微軟是205萬,我有點懷疑谷歌自己的公正性,于是百度了一下谷歌+邪惡帝國,只有18萬。


        考慮到 Facebook的社交性,也考慮到微軟這N多年的壟斷地位,這個結果并不令人吃驚。如果我們在谷歌上搜“Russia(俄羅斯)+(evil empire)”結果是249萬,“USA(俄羅斯)+(evil empire)”結果是799萬,這似乎也并不能夠說明美國比俄羅斯更邪惡。


        當然,我們并不想討論李博士用搜尋結果論“邪惡”的科學性,真正引起我們興趣的,是李博士提出的問題,那就是公司一旦強勢起來,是不是一定會變得更“邪惡”? 2010年萬科突破了一千億,銷售面積全球第一,按中國房地產的趨勢,再過五到十年突破兩千億,甚至突破三千億都不是問題,千億之后的萬科會變成什么樣?


        之所以要以萬科來談這個問題,是因為中國過千億的公司越來越多,而這些公司對于中國企業生態的意義越來越重要。坦率地說,中國目前這一批過千億或在千億左右徘徊的公司,對比當年福特、GE、IBM之于美國,豐田、索尼之于日本,三星、現代之于韓國,我們是應當思考一個問題了,那就是“老大們”如何帶好頭?這就是我想以萬科來談企業家精神的原因,我覺得王石所代表的企業家精神以及萬科打造職業管理團隊的方法,是中國企業界最有價值的思想財富之一。


        王石的企業家精神與企業的王石精神


        05年萬科過了百億,06年萬科邀請我們做百億到千億的職業團隊研究。項目開始前,我曾經就萬科的發展歷程與發展方向訪談過王石。我希望王石用一句話來說明他給萬科帶來的價值,他是這樣回答我的:“選擇了一個行業,建立一個現代企業的制度,打造了一個職業團隊,樹立一個品牌”。


        我不太滿意這個答案,繼續問到,你創立萬科的時候,想過未來做成什么樣嗎?或者說,現在你希望未來的萬科是什么樣的?王石回答,當時創立萬科的時候其實沒有想很多,但在經營萬科的時候想得非常多,因為萬科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這個行業有著很多眾所周知的“潛規則”,萬科如何成長才能不至于像很多同行一樣玩火?因為同時與萬科上市的幾家房地產公司都差不多消失了,萬科如何不消失?


        說到這里王石反問我,在中國這樣一個現代化進程中,你說別人都不行,萬科就一定行?萬科只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分子,很微小也很弱小,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萬科這么多年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如果環境是“80%的黑暗+20%的光明”,萬科就要奔向這20%,而不是去做權謀,在光明與黑暗之間投機。萬科在剛創立的時候,做錄相機貿易,做飼料也走過很多彎路,也權謀地投機過,但中國經濟的發展給了我們很好的教訓,那就是在光明越來越多,黑暗越來越少的時候,不要逆流而行,要順應時代趨勢,這就是萬科選擇做“減法”的原因。


        講完這一番話之后,王石得出了一個結論,當公司的發展將來會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市場化時,很多人如果不這樣做,覺得時機不到還可以渾水摸魚,但你堅信趨勢,堅持走規范化市場化道路,你就會成功。


        比如萬科不行賄,所以有了一個穩定的職業化的團隊,比如別人不做文化,萬科做文化做規范,萬科就上市了,很多錢突然就來了。但錢突然很多真的是好事嗎?未必,萬科錢多之后就開始做多元化,一下擴張到13個城市,誰讓你這么做的?這跟行賄不行賄沒有關系,這就說明規律是兩個層面的,一個是社會規范,另一個是市場規律,萬科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更要做一個尊重市場規律的好公司。


        接下來我們訪談了上百名萬科中高層與員工代表,對每一個萬科人我都會問一個問題,那就是王石給萬科帶來什么?你相信王石帶來的這些價值能夠持續多長?


        應當說,我得到的答案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一致的地方在于,大家都認為王石給萬科帶的最大價值是公開透明與職業化,是他對事業的執著的追求。就如同他登山一樣,對信念的堅持,這種對未來理想的執著精神,在萬科面對困難時感受得最深刻,也塑造了萬科人獨特的文化氣質。不一致的地方在于,這些包含著理想主義色彩的東西,如何適應新形勢?


        因為從事咨詢行業的原因,我經常與中國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如海爾,聯想以及華為等公司的高層溝通,我發現,在這些公司中,同樣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我相信張瑞敏,柳傳志與任正非一定在某些時刻感覺到這種孤獨,這不僅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更是一種來自“企業家精神”的內涵,作為創始人的企業家們,你們的精神內涵有多少代表的是你自己,又有多少是代表這個時代甚至未來?


        而王石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此,我在與他的接觸中感覺最明顯的是他的學習精神,他從來不排斥新一代,他總是那么如饑似渴的學習如何國際化。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王石要選擇去哈佛學習三年的原因,在他的學習內容中,商業倫理與文化是主要內容之一,他懂得要讓萬科擁有“王石精神”,首先就要做到一個超越,那就是“王石精神”不再是王石本人的精神,而是這個時代的精神。


        萬科的職業管理團隊與職業管理團隊的萬科


        新年開始,就傳來萬科兩位副總裁離職的消息,聽到這一消息業內也很平靜,因為大家明白如果國內有哪家公司最不擔心高管離職的話,那就是萬科了。


        王石最得意的也是這點,他曾經很自豪地對我說,有多少公司的董事長能夠做到三個月不到公司,公司一切運轉正常?有多少公司的董事長能夠做到幾年退居二線,公司的業績還迅速增長?當有人質疑他這樣做是對公司不負責時,他立即找出一大批國際化總裁的榜樣,某某500強總裁參加全球帆船比賽,某某總裁參加了什么體育比賽公司照樣做得好?吹贸鏊某删透性谶@里,那就是致力于讓一個職業化的團隊來管理萬科,而不是他個人對萬科的控制。


        高管離職在萬科歷史上其實發生過很多次,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王石與這些離職的高管保持著很好的聯系,我本人就曾經與他一起與過去的一些老部下聚集在一起高談闊論,而這些高管聚集時也時不時調侃王石。我曾經與王石就用人問題溝通過,他回答得很簡單:優秀的人是社會的,不是萬科的。萬科要想擁有優秀的人,就要創造一個適于優秀的人生長的平臺。


        我想,把高管或員工當成社會人,把萬科當成可以被社會人挑選的一分子,這是萬科管理團隊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基礎思想之一。比如早年的萬科喜歡用名校人,特別像北大清華這樣的學生。王石對此有過一個解釋,那就是名校學生不一定就非常好,但名校學生對就業的公司要求也比一般的學生高,按高標準要求自己,這是萬科的選擇。比如萬科很小的時候,找的市場調查公司、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等等,大多是國際級的公司,萬科在這方面也舍得花錢,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對自身做經營能力與組織文化的投資,而不僅僅是花費。


        建立一個社會化的職業管理人體制,在這一點不能不說總裁郁亮,萬科有著集體領導的傳統,每月總裁例會與每季度總經理例會是萬科討論重大問題的平臺,但萬科的職業化管理平臺,郁亮有著特殊的貢獻。從我個人與萬科這些年接觸的感受來看,財務管理出身的郁亮對制度化規則與數量化管理的特長,對王石所倡導的理想主義追求是一個非常好的互補。比如在04年萬科做十年中長期戰略規劃的時候,郁亮花了很多時間與我們項目組討論“有質量的增長”,要知道在當時房子仍然是處于排隊購買的階段,但萬科已經很明確的提出,不追求數量,追求質量,萬科不要粗制濫造的增長,萬科要對得起客戶對得起社會的增長。


        06年我們幫助萬科做職業團隊項目的時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郁亮對萬科向同行學習的堅定,當時正是萬科與南都整合時期,郁亮號召萬科職業經理人要從“自我為中心的大師文化”,向“客戶為中心的整合文化”轉型,為此,我們與萬科一起再次研究了美國標桿公司的最新做法,研究了很多同行的優秀之處,看同行所長,找自己所短,事后看來,這些內部的修煉對后來萬科的大規模合作與并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業界對萬科股權激勵有著不同的看法,但萬科這一做法本身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探索“職業經理人價值”。大家知道職業經理人作為資本經營者的代理人,不僅代表著股東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職業經理人作為一個獨立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立的利益訴求。對職業經理人利益處理得不好,不僅會影響他們在企業中的獨特位置與獨特作用,更重要的是會傷害股東利益與社會利益。


        萬科是一家有著理想追求的公司,但萬科也是一家上市公司,是一家依靠職業經理人打理的公司,在這個意義上,萬科既是社會的、股東的萬科(這是職業經理人的貢獻),同時也是職業經理人的萬科(這是對職業經理人價值的評估與回報)。萬科探索股權激勵,探索的正是這種“職業經理人價值”如何與他們的貢獻匹配。作為第一步結果,是萬科副總裁一級基本上兩百萬以上的年薪,相當一部分還有股權,這為萬科吸引人才與留住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國際化的角度看,這方面萬科其實還有很大空間。萬科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公司之一,它的管理層薪酬其實是對他們經營企業的一個評價,如果好人沒有好報,傷害的其實是大眾。


        但是,房地產作為一個特殊的產業,它的利潤率有著某些不確定性,比如漲價導致的利潤能夠公正評價職業經理人嗎?但如果職業經理人的評價與業績捆綁,誰能夠抑制職業經理人對利益的“非理性追求?”正是在這一點上,職業經理人需要的就不再是所謂的規則,而是對企業終極價值的追求了,或者說,在這一點上,萬科的職業經理層應當回歸“王石精神”。


        我想“王石精神” 代表的是這樣一種企業家精神,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企業家,是因為他們永遠是微小的一群人,他們以追求解放禁錮為已任,他們反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認為“合理的才應當存在”,他們把成功當成包袱,把世俗的贊揚當成對過去超越的動力,他們以合理性而不是現實性作為行動標準,就像王石當年面對尋租行賄的協議拿地方式,去選擇成長中的白領為目標客戶,選擇別人不要的城郊結合部打硬仗一樣,這便有了今天的萬科!


        有句話說得好,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就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萬科從哪兒來的?萬科最早的產品是四季花城與城市花園,這一產品位于郊區,定位于城市白領,萬科這么做是不得已而為之,拿不到城中心的地,又不愿犧牲自己的價值主張,只好選擇郊區。同樣,中國最早的城市白領,沒錢去買中心區的住宅,但又渴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于是萬科選擇了白領,白領也選擇了萬科,這便是戰略。


        一旦萬科的職業經理人懂得了這種戰略的源泉,未來要到哪兒去就不難回答了,或者說,參照萬科的這種選擇,中國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如何對待目前的宏觀調控,也就簡單了。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
    分享到:
    關閉窗口
    職場資訊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欧美最猛性xxxxx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