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會員登錄] 專業、專注、用心服務鋼結構行業!
  • 南京南站:“早產”惹的禍

    • 更新時間:2011-7-21 18:09:17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
    • 責任編輯:鋼結構招聘網  本條信息瀏覽人次共有

     

      自從7月11日被一場暴雨襲擊后,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南京南站,這個建有15個候車廳、3個站場、15個站臺、連接8條高等級鐵路的國家鐵道樞紐站,陷入了公眾質疑。


      在那場暴雨中,剛剛使用不到半個月的車站,大廳天花漏水,地基下沉,地磚開裂,地面多處積水,最深處浸過腳踝。


      一周后的7月18日,暴雨再次襲擊南京。盡管事先已經修繕,但如公眾普遍猜測的那樣,到了下午,雨水再次滲透了南京南站的頂棚,滴落到大廳地面,擴散成1平方米甚至更大的水漬。


      南京南站何以如此“脆弱”?


      被忽略的“觀察期”


      當雨滴從頂棚落下時,南京南站大廳的地面上,靜候多時的升降機開始一臺臺升起,將維修工人送往頂棚。


      7月18日這天,這些工人事實上從上午便開始等待。因為,要找出那些漏水的地方,雨必須下得久且大。“靠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他們說。


      “現在沒有多少個漏水點了。”到了下午5時,一位負責修理大廳頂部漏水點的工人隨著高高的升降機下降到了地面,顯得精疲力竭。這位工人說,因為通道里都是中央空調的出風口,他們得把漏水點用類似鐵皮盒的東西罩起來,再引流到地面。另一些水泥表面的地方,則直接用材料填補。


      在維修工人眼里,漏雨不算是太大的問題。“時間太緊了,不然漏水的地方,在交付前就會被補上。”機電工人陳義(化名)說。


      陳義從2009年起就參加南京南站的建設。他說,建筑在交付前,通常都會空置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他們會進行查看,發現問題就進行修補。而南京南站因為要趕在6月30日前交付使用,這段“磨合期”或“觀察期”直接被省略了。


      陳義回憶,按照原計劃,南京南站應于2011年8月左右完工,2012年春節期間投入使用,但2010年下半年時,大家突然接到通知,交付時間需要提前。


      根據南京當地媒體的報道,南京交通主樞紐南站工程雙龍街試驗段在2009年12月17日正式開工時,已比高鐵晚2年時間;去年,南站施工方又接到上級通知,鐵路南站工期提前到6月30日,高鐵南站站房提前到5月30日。而因為南站集疏運系統關鍵的一環—繞城公路2010年7月5日更改了設計方案,由高架形式上跨玉蘭路,改為隧道形式地下穿越玉蘭路,這一變,留給南站集疏運系統的時間就只剩下9個月。


      但這還不是南京南站面臨的最嚴峻考驗。由于高壓管線遷移等原因,施工作業面直到4月25日才騰出來,根據“必須在6月20日前完工”的要求,留給施工方的時間只有55天。


      與此同時,2011年2月21日封頂的南京南站,還得在接下來不到150天的時間內,完成設備安裝、地鐵通行、客運南站通行、地面鋪設、寧蕪鐵路下地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隨著施工時間緊縮,趕趕趕,成了所有施工單位必須面對的現實。


      “趕工以來,我們就沒有放過一天假,連除夕也在干活。”陳義說,為趕工期,施工方不僅延長上班時間,施工人員也增加了一倍。如他供職的公司,機電工便從72人增至140多人。


      當施工方不得不“把以前按天排的施工計劃,變成按小時排,按分鐘排”時,對陳義來說,這意味著“我們得把一天掰成3天來過”。


      “還是差點趕不及。”7月18日,一位正在北廣場地面鏟除水泥痕跡的工人告訴記者,為了趕上通車,他們只能將北廣場的地面簡單鋪上一層沙,將花崗巖地磚放上去。這幾天,他們的任務就是將“臨時性”地磚全部敲碎鋪底,再換上花崗巖地磚,澆上水泥固定。7月14日,地磚已基本鋪就。


      屬于另一施工單位建設的站房外地磚也是同樣情況。這些天,工人們正在掀起地磚,重新澆灌水泥。


      南京市副市長陸冰介紹,為了趕上通車,他們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人手,用23天鋪了15萬平方米花崗巖地磚。“這個速度在全世界都沒有。”


      委屈的南京市政府


      被稱為“時間的奇跡”的南京南站,基本準時地完成了建設。高鐵南京南站建設指揮部相關人員透露說,總的來算,車站差不多提前了1年時間交付使用。


      6月28日,南京南站開門迎客;兩天后,又迎來了京滬高鐵首發。多重的贊美,落到了這個新興火車站身上。


      但僅僅幾天后,大規模的“返修”,讓這個新站第一次陷入了質疑聲中—旅客發現,南站北廣場幾千平方米的地磚,都被敲碎了重新鋪砌。


      對此,南京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京鐵投)辦公室李姓主任解釋,“上(6)月底為了確保旅客進得來、出得去,臨時鋪了地磚,沒有用水泥固定,只是在下面鋪了層沙子。現在實際上是把這些地磚掀起來、按照規范用水泥固定,算是南站工程的收尾,估計10來天就能完成。”


      李主任說,按照站房內外劃分,地面施工分別由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與他所在的南京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工期緊張是采用臨時性措施的主要原因,“工期非常趕,一再往前推,總共提前了一年左右,我們壓力很大。”


      公眾輿論也將南京市政府拖入了漩渦。但實際上,高鐵南京南站并不屬于南京市。


      “南京南站里的所有地面設施,包括電梯在內,都不歸南京市管轄。”7月11日,南京市交通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正文如是說。


      “南京南站地區建設主體比較多。如以南京南站滴水線為界,滴水線以內所有施工和未來的管理,都以鐵路上海路局為主,施工單位主要是中鐵八局和四局。最近披露的關于敲碎花崗巖等事情,施工主體就是以鐵路部門為主。滴水線以外的主要由南京市負責管理,包括建設,如廣場外面。”


      “雖然南京南站重新鋪設地磚不是南京市的事,但在南京境內,就是我們800萬南京人民的事。”在“高鐵南京南站善后第三次會議”上,南京市副市長陸冰如是說。盡管不屬于南京市的管轄范圍,但地磚敲碎重鋪一事曝光后,南京市委、市政府依然緊急協助上海鐵路局等單位調度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地磚重鋪工作。


      “枝節問題”?


      “工程質量絕對沒有問題。”7月13日,南京市副市長陸冰率領南京市建委、上海鐵路局南京南站指揮部、城建集團、鐵投公司等13個部門的負責人到南京南站現場辦公,在處理問題之余,公開回應了所有的問題。


      上海鐵路局南京南站副總指揮包文琪介紹說,南站投用后的確出現了不少毛病,但都屬于“枝節問題”、“成長中的煩惱”。


      包文琪先解釋了漏水原因。他說,站房頂層的建筑面積有10多萬平方米,全部采用鋼結構,而非混凝土澆筑。建設過程中,除按工藝執行外,本該有一個觀察和修補的過程。而屋頂面積過大,只能靠“老天”來檢測漏水點。但在建站房屋頂時,多日滴雨未下,無法檢測漏水點。最近的連續大暴雨,讓屋頂漏水點“現身”。


      包文琪進而解釋,出現地基下沉的則是南站東北角和西北角,兩個位置本身就較低洼,同時,兩處下方還集中了南站的4個化糞池及排水管、污水管。地面下沉之前是預估到的。南站整體地基都由壓土機反復碾壓過,但由于這兩處地下管道的限制,不能進行反復碾壓,只能采取自然沉降的方式。考慮到下沉因素,上方地磚也是虛鋪。未來半年內可能還會出現下沉,將通過不斷注漿的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南站結構為整體澆筑,立柱直接打到地下巖石層,不會出現沉降和結構問題。由于高鐵時速高達300公里/小時,軌道路基如果沉降1毫米就不能通行,因而包括站房站廳層(軌道層)的路基施工甚為嚴格,路基成型后還要壓載重物半年以上。因此,南站的站房結構、軌道層質量不用擔心。”包文琪強調道。


      根據包文琪的說法,南京南站是一個百年工程,如果沒有完成檢驗,絕對不會通車。如果它發生沉降的話,只要沉降超過一毫米,就必須停下來進行整治,但現在22條線路沒有一條線路停下來,說明線路、站房質量非常穩定。


      除了解釋,這次會議并非沒有積極作用。在會上,鐵路部門透露,為避免再度發生因趕工期影響工程質量的事情,原定于今年通車的寧杭城鐵將延至明年聯調聯試,寧安城鐵通車也沒有“時間表”,要盡力“把工程做精做美做完善”。

        (作者 龍婧 徐向科)

     

        相關閱讀: 鋼鐵勁旅打造“南站奇跡”——南京南站建設紀實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
    分享到:
    關閉窗口
    行業資訊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欧美最猛性xxxxx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