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當人們乘車走上烏魯木齊東外環,路過七道灣,道路東側,在遠處博格達雪峰的映襯下,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這座巨大的現代化建筑巍然矗立,流暢的線條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似乎振翅欲飛,建筑中間有一個橢圓造型,宛若一輪即將升騰而起的明月。
這座建筑還有一個名字——“明月出天山”。
如果說一座建筑是一個凝固的音符,那么這座建筑,則是祖國大西北一曲氣勢恢宏的、用各族人民心血澆灌、由多部輪唱組合在一起的團結大合唱。
因為,在長達三年多的建設時間里,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都把汗水灑在了這里,新疆各族人民把對新疆發展的期盼寄托在了這里。
如今,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已完成了全部的裝修工程,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一個多月后的9月1日,這里將迎來新疆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家級盛會——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這里將成為烏魯木齊為世界搭建的“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大舞臺。
受命負責籌建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一天天望著這里長高、長大的烏魯木齊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江峰說,包括中建三局、浙江精工、清華同方、南京消防等國內知名建筑企業的數千名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都把血汗灑在了這里,“這些血汗里飽含著全國人民對新疆發展的期待。”
荒灘上的崛起
風吹沙走,野草枯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這塊地方,以前還是一片戈壁荒灘。而新疆的建設者,從來都不缺少拓荒的熱情和勇氣。
2008年3月18日,烏魯木齊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江峰,受命負責籌建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在邊啟動、邊組建、邊建設中,曲江峰和他的同事,走進了紅光山這座荒山腳下的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征遷現場。這時候,這個團隊只有3個人。
冬日的嚴寒還未褪盡,曲江峰帶著他的先頭部隊,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征遷、測量、放線,規劃出現場道路、項目部等臨時建筑……
四周少有人煙,太陽出來能曬得人掉皮,太陽落山凍得人牙打顫。水壺里剛灌進去的開水喝起來牙磣,馕硬得能磨破腮幫子。不到一個月,曲江峰和同事就變得又瘦又“紅”。有人調侃說這是有錢有閑的人才能曬出的“高爾夫紅”,曲江峰只有笑笑說這是“工程工、工程紅”。
那個時候,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將見證一座新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龐大建筑,在自己的眼前拔地而起。
從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區測量,到整體道路規劃對接,從設計招標確定、整體基建工程到裝修工程數十個標目的招標發包、整體材料的核準確定……整整一年時間,曲江峰和同事們都在荒灘上的彩鋼板房里忙碌著。
曲江峰記得,他和同事在紅光山腳下的荒灘上忙了整整一年后,2009年3月29日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正式破土動工。
他記得,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在奠基儀式上說,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建成后,將是西部地區面向中亞、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國際性會展中心之一,標志著新疆會展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句話讓曲江峰的心里頗有成就感。而“全力以赴抓好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努力把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成為一個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精品工程、標志性工程。”這句話,又讓他倍感肩頭的責任重大。
此后的時間里,曲江峰作為項目負責人,“上廁所都是一溜小跑”,帶領著烏魯木齊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部全體員工,組織各參建監理、施工單位“咬緊牙關,攥緊拳頭,暗使勁,埋頭干”。
2009年7月23日,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第一根鋼柱吊裝成功;2009年9月28日,第一榀桁架被架設在會展中心主體上;2010年3月5日,順利完成展館大跨張弦桁架結構安裝,主體結構采用堅固的鋼骨混凝土框架給予支撐和制衡,整體結構剛強堅實、輕巧有力、氣勢如虹;2010年5月13日11時30分,兩輛起吊機互相配合,將最后一根7.6噸重的箱型梁在50米高的橢球體鋼結構上放穩……
今天我們看到的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占地3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主場館長486米,寬130.5米,展廳采用大跨度張弦桁架,跨度達108米,居國內第三,西北第一;橢球體明月造型設計為大懸挑桁架結構,設計難度和人員容納規模均居全國同類建筑前列,施工中采用了鳥巢、北京首都機場、上海環球中心等工程的施工經驗;整個會展中心鋼結構用鋼量26500噸;整個會展中心設置6個主展廳、1個小展廳、1個輕型展廳,會議中心設置大小會議室16個,室內外共設8000個展位,可滿足國內外各類大型展覽需要、不同規模會議的需要,同時容納4000人參會……
“我們現在看到的會展中心的龐大身軀,是被1160根直徑為1000cm、800cm、600cm的混凝土灌注的基礎樁托著的。這些樁深深地埋在地下,我們看不見,可是只有它們作為支柱,會展中心才會存在。”曲江峰說,“光這些就匯聚著數千位建設者的心血”。
荒灘上的奇跡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召開了新疆工作座談會,下發了《關于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意見》明確提出“提升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的功能,將其升格為‘中國-亞歐博覽會’,國家給予資金支持”。
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中國-亞歐博覽會組委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新疆作為舉辦地和承辦方,要全力以赴地創造條件,克服困難,創造性地做好會議各項籌辦工作。
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這個大工地,成為烏魯木齊最忙碌的地方。這里在全速運轉。
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部經理袁洪斌說,自開工奠基以來,會展中心建設項目的實際有效施工日期僅18個月。
為了保證工程順利交工,在施工的重要節點和關鍵工序上采取了冬季施工。浙江精工的一位建設者還清晰地記得,2009年的那個冬天,大家穿著防寒服在西北風呼嘯的工地上忙碌的情景。而按常理,烏魯木齊11月已全部進入冬休階段。
“天冷,風也大,手心挨在鐵上直接就粘住了,凍得實在受不住了,才到暖棚里呆一會……”一名曾參與會展中心主體鋼結構工程建設的建設者說。
袁洪斌負責整個項目建設、協調工作,包括主體鋼結構、室內外裝修、智能化(弱電)、消防工程等30多個項目,參與建設的單位有40多家,約32萬平米的施工場地,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點多面廣,施工交叉作業多,協調起來難度很大。
會展中心建設項目,是袁洪斌參加工作以來參與的最大一項工程。2008年5月9日,來到會展中心建設工地時,袁洪斌37歲。“對于我來說,會展中心是一個平臺,更是一個機遇,一個挑戰。三年來,我和它一起成長,走向成熟。”
為了交出一份令大家滿意的“答卷”,城投公司會展中心項目部的工作人員,經常是凌晨一兩點才回家,吃住就在冬季寒冷、夏季悶熱的狹小彩鋼板房里。住在這里,冬天靠電暖氣取暖,夏季靠自然風散熱。
會展中心建設了三年,他們在工地上呆了三年。三年里,他們幾乎沒有休過節假日,也沒有上下班之分。面對工程規模巨大、技術要求高、施工時間短、地理位置特殊、施工條件異常復雜等重重困難,數千名會展中心建設者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團結一致、克難奮進,戰高溫酷暑,斗冰凍嚴寒,與時間賽跑,向困難挑戰。
來自湖北孝感的建筑工人喻紅,曾經隨中建三局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參與過北京奧運會主場館的施工,像他這樣干過很多大工程的施工人員在會展中心工地上數不勝數。“會展中心是新疆人的‘鳥巢’,能參與它的建設是我們的驕傲。這里是未來烏魯木齊的新地標,有我們灑下的汗水,以后將是我們記憶的一部分。”
自2010年以來,自治區黨委常委、烏昌黨委書記、市委書記朱海侖多次視察會展中心建設情況,鼓舞建設者士氣、督促工作進度。他要求大家要在高質量如期完成會展中心主體建設的同時,加快進度進行會展中心內綠化景觀建設及周邊道路的綠化工作,做到綠化先行,打造一流會展中心。
2011年2月底,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已基本完成外部裝修設計,全面進入內部裝修階段。
曲江峰說,會展大道工程將從水磨溝區七道灣工業園中穿過,涉及征收企業47家。根據規劃,搬遷企業統一安置到水磨溝區八道灣工業園區。為了配合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周邊道路改造的土地征收工作,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在水磨溝區成立了一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總指揮部,妥善處理土地征收工作中的相關問題;5月6日,會展大道片區的拆遷工作結束,征收土地面積達到27萬平米,全面進入道路施工階段。
5月24日,朱海侖在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倒計時100天時表示:“舉辦亞歐博覽會是中央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后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展示首府城市形象,擴大國際知名度,推動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契機。全市各族干部群眾應以主人翁的精神,爭做文明市民,積極投入到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共同努力辦好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
春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
7月20日,全長2.4公里、雙向8車道、路寬50米、兩側各設30米寬的綠化景觀帶、整體綠化面積24萬多平米的會展大道通車運行。這條路從開工到通車只用了74天時間,這是典型的烏魯木齊速度。
“三年前,那里還是荒嶺一片,車少人也少,很荒涼。你再看看現在,路越來越寬了,人氣越來越旺,就連周邊也全建起了新房。”近日,市民伍先生經過紅光山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7月22日,新建的新疆國際會展中心迎來了首次“熱身”,第八屆中國新疆國際煤炭工業博覽會在這里試展。
中國-亞歐博覽會執委會烏魯木齊市工作部場館保障組副組長陳利輝表示,煤博會是中國-亞歐博覽會前的一次小測試,是對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及執委會各部門一次全方位的拉練。首次“熱身”,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的消防、安保、醫療、水電、通訊、保潔、配餐、交通都通過了測試。“但在保潔、配餐、交通方面還有亟待改進的地方。對于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盡快調試解決。”陳利輝說。
8月3日,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將迎來又一次“小考”——第十一屆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屆時會展中心的8個展館將全部用于展出。
家住開發區的75歲老人趙庚軒說:“每一屆烏洽會,我都會到現場轉轉,今年是第一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我們一定要當好東道主,盛情迎嘉賓。”這是每個博覽會參與者和烏魯木齊市民的心聲。
“明月出天山,滄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關山月》詩句。且看今日,西部大開發、舉國興疆,何嘗不是“春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作者 程雪紅 馬少賓 崔志堅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