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在結構可靠度、設計計算、配筋構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補充,特別是對抗震及結構的整體性,規新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在結構可靠度、設計計算、配筋構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補充,特別是對抗震及結構的整體性,規則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結構設計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確運用設計軟件進行結構設計計算,以滿足新規范的要求,是每個設計人員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以下是總結的21條結構工程師結構設計經驗,希望能對大家今后的設計之路有所幫助。
1、設計坡屋頂時,梁配筋后,必須自校梁底標高,算出其凈高,看是否滿足要求,特別是樓梯等入口處。
2、設計坡屋面時,屋脊(陽角、陰角)處,梁可適當減小,當板跨較小時,可以不設梁,否則可能影響使用,凈高不足,再者,也會造成看上去影響美觀。
3、對于迎水面保護層為50mm的混凝土墻,應在50mm內增設Φ8#150雙層雙向的鋼筋網片,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裂縫。
4、對于高層建筑,頂層板考慮到剛度突變很大,宜加厚到150mm,應充分分析計算結果,判斷結構類型。
5、樓梯柱(中間平臺作用處)應該全程加密,因為該柱為短柱。
6、對于梁高的取值,應該考慮建筑空間的需求,要和建筑協商好凈高要求。 6、寫字樓、商場等8m跨梁,取300x800的梁不好,應取350x700,對于一些大跨度公鍵,梁寬應適當加大,應取300以上,最好取350、400,因為:
①梁寬加寬,抗剪有利,符合“強剪弱彎”的原則;
②350寬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徑減小;
③主梁加寬,有利于次梁鋼筋的錨固。
7、對于柱的大小,應該盡量做到按軸壓比控制,軸壓比相差不宜大于0.2,當建筑有要求時,應和建筑協商好該問題。
8、梁配筋時,應充分考慮梁的錨固長度,特別是次梁,應盡量滿足圖集要求。
9、板配筋時,應注意Ⅰ級、Ⅱ級鋼的區別(是否有彎鉤),以及板厚不同時,千萬注意不能把鋼筋拉通
10、畫大樣圖時,一定要對照建筑大樣圖和立面圖,以達到建筑的里面要求。
11、梁配筋時,應注意腰筋的設置,單側腰筋應大于 0.1%bhw。
12、柱配筋時,應同時滿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體積配筋率的要求。
13、后澆帶應按新規范加強。
14、剪力墻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否則應開結構洞。
15、高層建筑中,樓板開大洞后,宜按JGJ3-2002第4.3.8條加強。
16、施工起拱:求出短期撓度(12長期)再帶入規范求出起拱值
17、 懸挑梁一定要注意面筋的加強,箍筋全長加密,驗算撓度,尤其是大于1米長度的
18、連梁超限問題:連梁多短而剛 剛度折減,可直接減去梁高,模擬剛度折減,用算出來的梁內力安在原高梁之上配筋驗算。
19、外露以及天面板需有抗滲防裂的考慮,按彈性法計算 一般用一級8號間距200拉通,其余由計算另加;抗裂筋越小越密越好,可人為要求增加凳子筋,以增加剛度。
20、地下室集水井與承臺不能重合,應先由建筑初定,再結構核對,最后提交建筑設備配合。
最后,滿足規范抗震措施的要求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還必須滿足規范規定的抗震措施要求!痘炷烈幏丁、《高規》和《抗震規范》對結構的構造提出了非常詳盡的規定,這些措施是很多震害調查和抗震設計經驗的總結,也是保證結構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結構工程師設計人員不可麻痹大意。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