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館新館鋼結構完成
6月11日,來到成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現場,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館的鋼結構主體安裝已基本完成,接下來將進入澆筑、內裝等步驟。根據目前的施工進度,預計今年底建筑主體工程將完工,明年將投用。成都博物館創立于1958年,1984年10月1日開館于大慈寺,一直到2004年閉館。2013年開館后,成都市民將與闊別9年的館藏文物重見。
2000噸建筑“懸空”
成都博物館新館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博物館,總建筑面積64945.87平方米,地上5層,地下4層,東西長60米、南北長210米,建筑高度46米。
新館主體結構為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體系,整個博物館用鋼量1.4萬噸,施工技術十分復雜。最大的難點就是地鐵2號線從博物館西北側穿過,為了避免與地鐵互相影響,新館西北側5層建筑懸挑35米。懸空部分總重2000噸。為保證抗震能力和穩定性,施工時在地下22.8米的筏板基礎頂面與地下20米深板間,設置了361個橡膠隔震墊。根據設計標準,該建筑耐久年限不應少于100年,抗震設防基本烈度為8度。
外觀上,全銅幕墻表面后面則是玻璃幕墻,可以說是建筑上的“金鑲玉”。新館外表整體為抽象幾何的結構,不規則中帶有韻律感。“全銅表面主要是結合成都厚重的歷史文化,讓博物館在參觀者眼中帶有歷史感。”該負責人說,抽象幾何則是其現代感的象征,使得博物館整體與現代結合。
闊別9年 于2003年正式開館
成都博物館創立于1958年,1984年10月1日開館于大慈寺,一直到2004年閉館。2013年開館后,成都市民將與闊別9年的館藏文物重見。
在成都博物館新館內,將可以看到曾家包墓門石刻和后壁畫像石刻、五代張虔釗墓石刻、南朝佛教石刻造像等都頗具價值的館藏文物。數量可觀的漢代畫像磚,更是精品迭出,在成都歷史文化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可謂“鎮館之寶”。此外,還有“東漢說書傭”等稀世珍品。
新館分為展陳區(常規展廳、臨時展廳)、公共活動區、文物庫區等。“展陳區主要以‘成都故事’為脈絡,分6個展廳,以故事的形態講述。也有以皮影、木偶等單類藏品為主體展品的專題性文化藝術陳列。同時還會不定期的在臨時展廳推出各系列專題性陳展。
(鋼結構招聘網)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