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會員登錄] 專業、專注、用心服務鋼結構行業!
  • 高技能人才培養需邁三道坎

    • 更新時間:2012-8-21 21:37:28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 責任編輯:鋼結構招聘網  本條信息瀏覽人次共有

     

     

      常州戚墅堰機車集團鋼結構事業部有6臺焊接機器人。“別看設備這么小,進口一臺要上千萬元呢!”鋼結構事業部經理王春根說,因為價格昂貴,他們只在產品關鍵部位才使用。為什么我們不自己生產?“國內研發這種產品應該沒問題,但沒有能生產的技術工人,主要是精度不夠。”他回答道。

     

      通過連續多日走訪,記者發現,在新一輪轉型升級中,很多大型企業新上的設備基本上依賴進口。

     

      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技術工人將其“變現”,最終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技術工人的重要性,但要真正讓全社會樹立技工“人才”的意識,目前至少還需要邁過三道坎。

     

      觀念:技能冠軍也曾為高考落榜失落

     

      年輕技能大師王澤民的成材經歷,生動反映了當下年輕技能人才的成長之路。24歲的王澤民來自鹽城技師學院,學生時代就曾獲得全國數控技能競賽第1名。去年,他代表中國首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獲得第6名。

     

      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小伙子,曾經也為沒有考上大學而失落。

     

      小時候,王澤民就喜歡擺弄機器,把家里的鬧鐘和收音機拆了裝、裝了拆。“成績一直還可以,高中時在縣城住校,父母管不到就沒好好學,結果高考落榜。”王澤民說,為了讓自己有個一技之長好找工作,父母無奈地把他送到鹽城技師學院。王澤民兒時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很快就在數控加工方面嶄露頭角;叵胱约旱某砷L之路,小王坦言:“如果上大學學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也許就沒有我的今天。”

     

      很多企業慕名紛紛高薪聘請王澤民,但王澤民最后選擇了留校任教。他說,希望用自己的技術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而且父母也認為,學校工作穩定、更有保障。

     

      找個穩定的工作,能上大學絕不讀技校當工人,這是當下很多家長的現實想法,無形中影響著年輕人的職業選擇。一汽解放無錫柴油機廠加工車間主任繆忠慶對此深有感觸――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其實很想在一線接受鍛煉,但他們技能成才的理想往往因為父母的壓力而夭折,經常有一些操作工家長找他,希望將孩子從車間調換到輕松一點的辦公室崗位。

     

      成本:培養一名熟練技工至少要3年

     

      記者在鎮江聽到這么一件事:當地去年舉辦職業技能大賽,一家民營企業派送的員工獲得鈑金工組第一名,隨即引來十幾家企業高薪挖角,老板只得趕緊加薪留人;今年鎮江再次舉辦大賽,該企業再也不愿意派人參加了。

     

      如果了解技術工人的培養軌跡,就不難理解這家企業的苦衷。江蘇鳳凰揚州鑫華印刷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棟材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在印刷行業,領機崗位技術含量較高,一名普通工人要成長為領機,至少需要跟著師傅學三四年時間,“10名印刷專業畢業生中,能單獨操作成為領機的一般只有5人;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機長,至少需要十年歷練。”在此過程中,一些年輕人因為耐不住寂寞或出于其它原因而跳槽離開。

     

      除了培養期長,高額的培養成本也讓一些機械制造企業望而卻步。南車戚墅堰機車集團副總經理徐俊說,現代企業越來越多引進國外智能化設備,以減少對普通工人的簡單依賴。而培養數控操作工,除了要有成百上千萬的機械設備,源源不斷的耗材成本開支巨大。以數控模具制造為例,最重要的耗材是刀片,如果要造出好的產品,幾乎每天要更換刀片,而一套刀具的價格高達3萬元。說白了,培養技術工人就是一個“燒錢”的過程。如果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熟練工卻被別人中途挖角,對企業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正因為如此,一些民營企業寧愿花錢花力氣挖人,也不愿意自己培養技術工人。

     

      待遇:知名技能大師“掙”不過企業中層

     

      如果說培養成本高影響了企業培養技工的積極性,長期以來收入偏低則是很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學技術當工人的根本原因。

     

      從記者對省內10多家大型制造企業的調查來看,很多擁有多項榮譽、曾經給企業創造或節省幾百萬上千萬元價值的技能大師,其工資收入也只是與企業中層領導干部齊平。

     

      而在一些傳統行業,技術工人似乎成了臟活、累活、苦活的代名詞。南通四建董事長耿裕華說,以前國內建筑工人工資與技術掛鉤,僅瓦工就細分為一到八個級別,不同級別工資也不同,F在建筑行業實行工程外包,施工過程全由外包公司負責,工人實行計件工資制,誰干得快誰拿錢多,技術含量得不到體現。同樣,在紡織縫紉行業,一個能夠做成套服裝的工人和一個只會流水線上某一道工序的工人,工資差異也并不太大。這種用工方式、薪酬制度設計自然難以吸引更多人去鉆研技術。

     

      由于工作需要,蘇州樓氏電子公司高級技師顧星經常出國。他最羨慕的,就是外國技術工人在社會上獲得的認可度。比如在美國,高級藍領的月收入在5000美元到8000美元之間,并且有帶薪休假和養老保障,而一般的白領月薪不過3000美元左右,許多大學畢業生認為當工人比當老板強,所以美國生產服務一線技術工人隊伍一直保持穩定增長。“量變引發質變,當技術工人隊伍源源不斷,技術卓越的藍領就會脫穎而出,國家經濟發展就可以得到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如果哪天我們技工收入能跟律師、公務員、老師等職業相媲美,家長一定不會這么反對送孩子上技校。”(記者 黃紅芳)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
    分享到:
    關閉窗口
    職場資訊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欧美最猛性xxxxx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