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編號:18094 查看次數:個人簡歷
基本資料 | ||||
---|---|---|---|---|
姓 名: | 楊元存 | 性 別: | 男 | ![]() |
出生年份: | 1987年 | 婚姻狀況: | 已婚 | |
民 族: | 漢 | 政治面貌: | 團員 | |
畢業學校: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所學專業: | 土木工程 | |
最高學歷: | 大學本科 | 工作經驗: | 5年 | |
現所在地: | 北京 | 籍貫: | ||
技術特長: | 現場管理 |
求職意向 | |||
---|---|---|---|
希望從事崗位: | 鋼結構設計師 技術員 鋼結構工程師 土木工程師 工程部經理 | ||
希望工作地區: | 北京 呼和浩特市 | ||
崗位類別: | 鋼結構設計師 技術員 鋼結構工程師 土建工程師 工程部經理 | 求職狀態: | 隨時 |
是否要求住宿: | 不限 | 月薪要求: | 面議 |
工作經歷 |
---|
2013.03 至今 北京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 工程部主管(兼結構設計師) 工作描述:剛進公司的時候是結構設計師,主要對接設計院的方案和施工圖。嚴格把關設計院的施工圖中是否有浪費的地方,經過理論計算并結合規范督促設計院整改。經過一年的工作后,由于個人努力工作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被提拔為工程部主管,除了對接設計院以外,還做現場管理。在開發公司做了兩年多的時間,個人得出以下心得: 第一:在開發公司做設計工程師時考慮的問題是不僅把事情做了,還得節約成本。而設計方一般不考慮成本。這兩個責任主體之間就存在著矛盾,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是按規范辦事。甲方工程師并不是高人一等,在有分歧的問題上必須有充分有力的依據去駁倒對方。在不超過規范的范圍內,可以要求設計方改圖。在此處我舉一例:科技園4號樓的設備房原鋼結構次梁設計高度是700,若按次高度安裝完管道后,室內凈高只有2米多。我通過內力分析后,算出梁的彎矩和剪力圖后,先根據受彎梁算出梁的大小,再按照規范驗算梁的整體、局部穩定性。根據計算結果,梁的高度400足以。我把我的計算書發給設計院以后,設計院第二天將次梁改為400高。在于設計院打交道時必須要有強大的規范依據。 第二:在做工程部主管時,主要精力放在現場管理上,也許管理比技術更復雜。剛開始我也是通過慢慢的摸索,總結經驗。施工現場牽涉甲方、施工方、監理方。各方的利益需求不一樣,所以矛盾總會出現。作為甲方在管理各方時也應該做到有理有據,有理有據的基礎在于合同和施工規范。與各方簽訂的合同必須熟記于心,特別是各方責任劃分與工期的要求。合同是調解各方矛盾的法律準繩。在管理過程中,我悟出一個道理,以公司的利益為己任,在不碰紅線的情況下要把遇到的問題解決了才是真諦,而不是各方互相將問題踢來踢去。 第三:在繁忙的工作以外,我還注重自身的學習。在14年的一級建造師考試中,僅管理這一科差一分,我相信我還會努力的。 2010.03 - 2013.02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 結構工程師 工作描述:在本公司做了三年左右的結構設計。剛畢業的時候,可以說對結構設計無從下手。只知道理論公式,但是并不知道如何運用規范做設計。剛開始做了半年的助理設計師,給設計師畫一些簡單的圖,比如樓梯、節點等。通過半年的刻苦學習對PKPM設計軟件、設計規范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陸陸續續做了多層框架、高層住宅、商場、車庫、廠房等項目。通過三年的設計生涯,我對結構設計有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結構設計并不是全部依托設計軟件做設計,軟件算出來的東西并不一定準。比如說在砌體結構中,短肢墻體的局部承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控制要素,但是假如在此處加一個構造柱的話,設計軟件直接默認此處局部承壓滿足要求,其實這是不對的,加了構造柱以后也不一定滿足要求,還得按照規范重新驗算。所以在設計中要特別的注重對規范的理解和運用,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有把握。 第二:在結構設計中要總結一些好的設計方法,要多看看其他人或者其他設計院畫的圖。雖然不同的設計方法,在結構的角度上都能保證安全,但是從施工、造價角度上區別還是很大的。比如說一塊8mX8m的板,如果中間布置一根次梁的話,兩邊各為一個單向板,單向板的配筋會很大;如果中間布置一個十字次梁的話,分割成四個雙向板,整體配筋會下來很多。 |
個人簡介 |
---|
教育經歷 2006.09 - 2010.06 內蒙古工業大學 土木工程 本科 證書 2014.01 執業資格證書 自我評價 我是一個熱愛工作,熱愛學習的人。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人員 |
相關證書 |
---|
|
聯系方式 |
---|